首页  »  商山收藏  »  四海宾朋

杰夫-昆斯曾影响"媚俗艺术" 中国之行带来什么

杰夫-昆斯曾影响"媚俗艺术" 中国之行带来什么

2012-03-30 11:33:52

  很难说他是在庆祝还是在批判,跟沃霍尔的情况有些类似:艺术跟商业保持着一种暧昧的关系。这是杰夫·昆斯之所以重要的原因,这点也是当代艺术跟现代艺术的最大区别。昆斯对艺术和商业的立场不是特别明确,有些暧昧:不是批判,也不是宣传,产生了一种神秘感。所以昆斯的装置、雕塑,创作语言是非常清晰的,这是别的艺术家很难达到一个境界。”

  杰夫·昆斯影响了中国的“媚俗艺术”

  杰夫-昆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活跃于国际舞台,在90年代传入中国,对中国的当代艺术产生的直接的影响。秦思源认为:“杰夫-昆斯对中国的影响主要是在媚俗这一块。沃霍尔的影响力很大,可是他不是一个直接的影响,因为他那个时代跟中国的时代,在时间上是脱节的,王广义直接借用沃霍尔的方式创作的《大批判》,创作这种类似风格的艺术家也就几个。

  ‘媚俗艺术’跟中国就很贴切了,因为中国的大众文化是偏向媚俗的,所以艺术家很容易利用他这种角度来做艺术,这个是主要的。

  可是我不太清楚媚俗艺术家对自己的创作是不是特别清晰的,中国艺术家的媚俗艺术创作与杰夫·昆斯的区别在哪?因为美国的八十年代和中国的九十年代还是有一定的区别,两者在现实情况上非常不一样,不同艺术在创作媚俗艺术时候必须得有自己的针对性,像沃霍尔是针对美国的,中国媚俗艺术是针对针对什么,这个不是特别清晰。”

  杰夫·昆斯:艺术全球化的明星

  杰夫-昆斯的中国之行,在网上引发了热烈的讨论,不管是尊崇,还是质疑,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秦思源认为:“现在全球化是一个趋势,不仅仅是艺术,但必须得强调一点:当代艺术本身就是一个全球化的成果,它区别于中国的传统艺术;另外,像现代主义不是针对某一个地方的,没有现代主义就没有共产主义。文化也是一样的,因为文化和整个世界是分不开的。

  如果说以前都是分开的,那现在则分不开,地区文化成为全球化的一部分。就艺术来说,就是谁做得最好,可能大家就比较崇拜谁,如果中国学生,比如说他更了解杰夫·昆斯,甚于当地的艺术家,就可以说明学生的视野还是比较宽,不是盲目地崇拜身边的那些明星,而是看得更远一些。”

  中国社会商业化太快导致部分人心态失衡

  人们对杰夫-昆斯质疑,主要集中在他对流行文化、商业的态度。对于这种对艺术商业化的警惕,秦思源认为:“目前,中国当代艺术里边有一些根本的问题,问题来自于中国社会商业化太快,导致很多人就变成投机分子,同时也导致有一部分人对商业化看不惯、特别反感。

  如果商业化是一个比较正常的速度,可能很多人的态度不会那么极端。目前一些偏理想的艺术家可能会对一切商业的东西都会有抵触心理,其他的可能就是原则性少一点,完全投入商业本身,不怎么想艺术。这种情况并非现在才出现,已经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所以如果有一些人有这种极端的心理,不喜欢杰夫·昆斯也没有办法。其实我们做艺术的,都希望能够从一种情绪化的心理拔出来,而不要用情绪的角度带看待它,还是应该是从一个分析的角度来看待它。

  我做过像上海当代这种商业的活动,我觉得商业和非盈利这个东西都是一样的重要,不能失衡。目前的状态是失衡,有些人可能是因为中国本土的一些问题,以情绪化的心理去看待像杰夫·昆斯这些艺术家。

  你去批判没有问题,如果你分析杰夫·昆斯,不认可都是没有问题的,没有必要太反感。

  如果把村上隆和杰夫-昆斯做一个比较,我觉得村上隆的确没有杰夫-昆斯斯有意思,昆斯在艺术上影响还是属于正面的,村上隆则属于偏负面影响,这也有我的思考,就是所有的艺术都可以,可是要尽量避免情绪化。”

  • 相关阅读
  • 徐冰:烟草与人类的关系 就像情人间的关系

      徐冰大型专题巡回展《烟草计划》,于2012 年1 月29 日在美国康州的阿尔德里奇当代美术馆(The Aldrich Contemporary Art Museum)开幕,展览将持续到2012 年6 月。这是一个延展性的艺术项目。《烟草计划1、2、3》...

    时间:03-30
  • 郭庆祥:严谨诚信徐邦达

      我国著名古书画鉴定家俆邦达老人的仙逝,让吾辈痛惜之余也感慨万千。近一个世纪以来,徐老对中国古代书画的整理、研究和鉴定都做出了卓越贡献。他的离世,对其为之奋斗一辈子的文博事业将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可...

    时间:03-30
  • 辛迪-舍曼:对美丽的定义非常无聊

      对我来说,一张伟大的肖像是熟悉和陌生的结合体,有时美丽诱人,有时令人反感。我要去“呕吐”了,但又无法将目光移到他处。在影像和注视之间,有一种微妙的张力。或许,这也有它幽默的一面,不仅仅是...

    时间:03-30
  • 丁乙:我的书都堆在工作室

      上世纪80年代初,丁乙还在上海市工艺美术学校读书,那个书籍匮乏、艺术书籍尤为匮乏的时期,也是阅读对他产生最重要影响的时期。  1982年,丁乙买过一本1979年出版的赫伯特.里德着的《现代绘画简史》,那时候没...

    时间:03-30
  • 文森特-沃姆斯:影像挑战思维

      相对传统意义上的抽象或者写实绘画,美国收藏家文森特个人比较倾向于一些表现社会和社会变革的议题作品,这也正是为什么他会特别钟情于当代艺术方面的影像收藏。“当代艺术从本质上讲是有一个总在挑战记录性...

    时间:03-30
  • 格哈德-里希特:用绘画处理人类情感

      格哈德·里希特80岁生日前后,关于他的多个展览在德国各处相继举行。一系列活动见证了里希特由一个成功的艺术家转变为德国的国宝,而国宝本人事实上害羞、严肃,不喜欢成为焦点。他的朋友Struth对此表示,...

    时间:03-30
  • 70岁安藤忠雄自称"战士" 中国是建筑界新战场

      “亚洲!”这恐怕是如今的安藤忠雄最经常念叨的一个词。你问他各种问题,他好像都有本事绕回到亚洲的机遇这个话题上来。  早在20年前,安藤就在《都市彷徨》一书里写道:“如同现在的西方文明一...

    时间:03-30
  • 伍迪-艾伦:我爱上巴黎因为好莱坞爱上了那里

      没有任何文艺作品能说尽一座城市  伍迪-艾伦第一次看到巴黎,是在1964 年,他的首部原创剧本《风流绅士》(What's New Pussycat )被搬上银幕,并捧红了彼得. 塞勒斯和彼得. 奥图尔。“和其他人一样,我...

    时间:03-30
  • 王澍:中国建筑界既不自尊,又不自爱

      有史以来第一次,世界最高建筑奖“普利兹克建筑奖”授予了中国建筑师,注定了这将是中国建筑业不平凡的一年。  现年49岁的获奖人王澍,热衷于文化保护、以传统文人思维慢慢工作,而这一切在中国当下...

    时间:03-30
  • 彭德:美术界需要公平吗

      在贫富差距空前的当代,强调公平尤为紧要。不过,公平不等于均贫富。优胜劣汰也是永恒的。失败者总有自身原因或外部原因,成功者总是能有效地展现自己并能驾驭环境的人物。在竞争激烈的美术界,绝大多数人物都将...

    时间:03-3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