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我对表现黎族的生活题材很感兴趣。黎族是海南岛的原住民,主要分布在海南岛中部、西部、南部地区,约有逾一百三十万人口,虽历经三千多年的发展,目前仍保持着黎族的传统特征,他们勤劳勇敢、朴素善良、乐观向上,是极具海南特点的民族,他们生活在热带植物的环抱之中,他们与自然和谐相处,与绿色融为一体,这里强烈的阳光、强烈的色彩,诱导我在黎族人物和环境的结合以及表现语言、技法等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强化色彩意识成为尝试的主要方向。
我的这些尝试大部分是在高丽纸上进行的,使用的颜色除了中国画现有的十几种锡管颜料之外,也使用水粉及水彩画颜料。由于画面中大量使用石青、石绿、赭石、土黄、粉绿等覆盖性较强的颜色,用高丽纸完成的作品倒也有一些重彩画的感觉,其色彩表现较为饱和、鲜亮、丰富、厚重。这时期我的以色彩表现为主的作品《香蕉地》入选首届中国写意画展并获优秀作品奖,《五指山记忆》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红土》获第三届中国美协会员中国画精品展优秀作品奖等。这些,更加坚定了我进行水墨色彩尝试的信心。
据我了解,近年来在中国画色彩表现方面进行大胆探索的画家很多,好的作品也层出不穷。不过也有走入误区的,比如将中国画改造成类似油画或其他什么画种形式,致使中国画和其他画种之间界限模糊,中国画特征严重萎缩或根本消失,我觉得这是一种悲哀,不会有利于中国画的发展。
水墨画讲究写意性,讲究书法用笔,这是中国水墨画最明显的特点。用线用墨强调写意性,用色也应强调写意性。我的尝试,依然遵循以线造型、骨法用笔的基本要求,在注意画面整体黑白关系的基础上,尽量在运笔运墨过程中追求墨色的层次变化,同时在运用色彩时亦以写意之笔法入画,忌平涂,不晕染,重意象性,主观性,尝试以墨带色,以墨破色或以色破墨,以色遮墨,在以墨带色同时让色墨互相渗透,互相融合,其自然形成的水渍、墨渍、色渍的形状、肌理有时也会出人意料。这样,画面才能保持中国画的意蕴和特色,为我营造人物和环境的热带气氛服务。
中国画强调意象造形及意象色彩的结合,因而应以主观意象来处理物象的形体及色彩,以表达中国画对色彩的独特理解,使水墨色彩更加具有诗意化和意象化的特点。
中国画的包容性允许我们进行各方面的尝试,这其中包括色彩表现的尝试,可以兼收并蓄,为我所用。中国画亦应是个大家族,除了“水墨渲淡”这千百年来形成的主流之外,还应有更多形式语言的中国画形式,比如以色彩为主等等。中国社会已经进入到一个古人无法比拟的阶段,中国画尤其是水墨画碰到了前所未有的全方位的立体的题目,伟大的时代赋予中国水墨画更大的挑战,表现伟大的时代需要更多更洽当更具时代感的表现手段,但有一个前提:必须展现中国画的基本精神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