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坛画苑  »  书画人

中国书画名家杜道同艺术人生访谈录

中国书画名家杜道同艺术人生访谈录

2014-07-25 15:51:16

来源:中国企业报道

草书: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诗

  对中国书法的学习,书圣王羲之在《笔法论十二章》中提到“启心”和“观形”两个概念,启心者,即从凝神静虑中预想字之大小,偃仰,平直,振动,在神思中构想字体之筋脉相连,使意在笔先;观形者,并非按图索骥之模仿,而是捉摸笔法的使转和运作,以及笔画之间的转折承接;最终到达落笔的实践。这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研习过程。这样的学习过程不能轻率,更不可躁进而急求新变,须要亦步亦趋地踏实,致远之宁和心境。以参透前人笔意为基石,再作自我逸格之拓延。杜道同先生自参加工作之日起便开始练习隶书,一练就是十年之久,在十年沉潜的研索中,他把楷书、隶书技法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楷、隶变体的书风。当时,杜先生所在单位的制度牌、宣传标语、内部职工办公室等地挂的书法皆来自于这种别具一格的“杜氏书体”,观之另有一番情趣,也得到广泛认可。

在杜道同先生的习书过程中,不得不提起的,是他的二哥杜道胜。杜道胜先生是中国金文大家、著名书法家,也是杜道同先生书法艺术生涯的引路人和指导老师,杜道同先生成就卓著的甲骨文榜书就深受杜道胜先生金文榜书风格的影响。从2003年开始,杜道同先生受二哥启迪,开始了对甲骨文榜书和草书的专门研习。

  或许,书法对杜道同的深层吸引是来自于那种被誉为刚正不阿象征的黑白分明之凛然正气。在当时,杜道同先生的家庭是“烈属”又是“军属”,从小受军人熏陶的他自然而然就把军人的血性和品格溶于性情。而甲骨文的古朴拙厚和榜书的宽广恢弘正与他性灵深处的稳健和包容之德相互契合,再经过长期体悟临池,便升华出力透纸背的不朽之作。

  • 相关阅读
  • 孔祥东:润格与行情

      孔祥东(南京)作家、收藏家。江苏省作协书画联谊会副秘书长,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着有散文集《寻梦》(孟帆)、诗集《生命的印痕》(孟帆)。专着《藏画琐记》等  卢星堂《烟花三月》  常常有人问我...

    时间:07-25
  • 马未都:怀念画家陈逸飞

      1985年哈默赠送给邓小平的礼物:陈逸飞油画《故乡的回忆—双桥》  1999年观复博物馆举办《海上怀旧展》   陈逸飞作品《大提琴》,现于观复博物馆展览  文/马未都(文章来自马未都新浪博客)  我第一...

    时间:07-25
  • 田传营——“盛世中国”书画界最具贡献人物献礼建国65周年

    田传营  田传营,字播业,号苦灯漫士,1987年毕业于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徐州分校。多年来他凭着对艺术的孜孜渴求,走遍祖国的锦山秀水,写生解惑,深受大自然感染,求知汲养、画抒对大自然的感慨。  由于他长期埋头...

    时间:07-25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