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杜道同先生甲骨文榜书,融合了金文书法笔势雄健,形体丰腴,结构严谨,情势凝重之特点,而他对甲骨文的理解,实践和追求,并不在于“形似”的描摹,而是将甲骨文视作一种灵感,作为书法艺术创作中的一点启示,并不严格按甲骨文的书法特征去写,而是将其中的韵律和古质糅合到笔运当中,再以榜书的磅礴气势,雍荣大度及舒博壮健来体现笔墨。即会让观者感到从一种沉郁久远的浩瀚历史中升腾起的,若泰山压顶般的恢弘气势,亦如容纳万物之宽仁博厚的天地山川的胸襟。
杜先生说:“创作甲骨文榜书,需要凝神聚力,就像练气功一样,精力一不集中,就会散气,就创作不出好的作品。创作甲骨文榜书,对我自己外露、直爽的性格是一种约束,自身急躁的情绪能得到收敛。当然创作隶书也有类似的功效,但很难与大气磅礴的甲骨文榜书相比较,近几年我已很少再写隶书。”
如果说杜道同先生把军人的坚毅,正气和博大彰显在其榜书雄浑特色中的话,那么,军人挥洒热血的激情豪迈就是杜道同遒丽酣畅的草书寓意。因为自身性格率直、豁达,杜道同先生自小就特别喜欢草书。曾认真临摹过张芝、王羲之、张旭、怀素、黄庭坚、赵佶、赵孟俯\等几十位大家的草书字帖。他认为,通过草书创作可以使自己的情绪得到彻底释放,减轻工作、生活的压力。其中,他最喜欢怀素、赵佶的草书作品。
怀素草书,自由援毫掣电,随手万变,如壮士拔剑之动人神彩,“狂来轻世界,醉裹得如真”“骤雨旋风,变幻无穷”的怀素风范曾给予杜先生深刻的启迪和震撼。杜道同草书作品,虽然笔法使转如环,奔放流畅,但其却中少有飞白,字体多显丰润,通篇虽有张,怀,赵之风范,却不落于前人窠臼。能在沉实张驰中极尽外拓洒放之豪情,对笔力的控制以及情绪的收放都游刃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