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嘉德2010年秋拍首开20世纪早期油画专场,61件拍出37件,成交率60.66%。第二场成交率涨至78.18%,成交额6295.56万元。今年春拍,这一专场61件成交40件,成交额11856.85万元,创历年之最。
港台收藏家较早介入中国20世纪早期油画的收藏与市场开发,遗憾的是偏重利润考量,学术研究滞后,。内地则随着学术观察的深入,早期油画的研究、展览层出不穷,陆续出版了不少专着。
从市场层面探究,香港目前仍是中国早期油画最重要的市场。苏富比、佳士得每季20世纪艺术专场的拍卖里都是名作荟萃。2012年以来,当代艺术品已经不敌早期油画,香港苏富比全年早期油画成交额达44649.48万港币,当代艺术成交额仅32846.25万港币,两者之间的差额超过一亿港币。
今春香港苏富比20世纪中国艺术专场158件拍出79.11%,成交额20468.03万港币,26件价超百万港币的作品中半数出自赵无极、朱德群、朱沅芷、吴冠中等老艺术家作品,且价格前列前茅,赵无极1983年作品《10.03.83》双联作拍至3708万港币,朱德群1985年作品《圣雪颂》拍至2364万港币,吴冠中1972年作品《西柏坡山村》拍至1204万港币。重点推介的许汉超作品专题,9件作品悉数拍出,上世纪70年代作品《裁缝师》拍至40万港币。
而该公司的常规当代亚洲艺术专场109件拍出八成,成交额12992.88万港币,差20世纪专场约7000万港币,仅方力钧、刘野、刘炜三人的三件作品成交价超过千万港币,远逊早期油画。
香港佳士得20世纪艺术专场314件拍出83.44%,成交额21056.95万港币,成交价前十名中也是赵无极、朱德群、林风眠的作品居多,仅艾轩、陈逸飞、王怀庆三件当代油画挤入前十名。该公司常规当代艺术专场329件成交76.29%,成交额也仅12852.65万港币,两场差额达8000万港币。
该公司20世纪与当代艺术夜场拍卖中,也是早期油画占主流,16件价超千万港币的作品中,仅曾梵志、岳敏君、刘伟、张晓刚、严培明五人的五件当代作品,且价格排名靠后,其他高价品均出自常玉、赵无极、朱德群、吴冠中、朱沅芷、陈澄波,共11件作品。常玉约1929年作《帘前双姝》拍至4467万港币,赵无极1956-1957年作《水之音》3291万港币,朱沅芷约1939年作《马上舞旋》1143万港币,陈澄波1940年作《夏之朝》1023万港币。
操作较为规范的北京诚轩,油画专场在业界颇有盛誉,今春早期油画仍是重点,专场成交率78%,成交额4100余万元,拍卖气氛热烈,场内外买竞价激烈。四件林风眠精品因清晰来源、传承有序、著录丰富受到广泛关注,1957年林风眠第一本个人画辑则入了《宝莲灯》,也是迄今现身拍场的唯一一幅该画集中的作品,以747.5万元成交。巴西毕氏(Mr. Brian Brett)珍藏的林风眠上世纪60年代《山居话旧》拍至575万元,冯叶女士收藏的《春》拍至287.5万元,《江边风景》拍至230万元。朱德群1960年作《第71号构图》322万元成交。丁衍庸上世纪60-70年代的两幅油画悉数拍出,《柿子与瓶花》101.2万元,双面画《天上人间》《甲骨文的联想》126.5万元。席德进1955年作《日月潭化番社酋长毛信孝之家》115万元拍出。艺术家关良旧藏的李东平1962年作《桃》97.75万元。
上述四家公司早期油画、当代艺术常规专场的拍卖结果看,不论是成交额、成交率,还是单件作品的成交价,在三个方面早期油画今春的行情完胜当代艺术。也就是说,即使从中国嘉德2010年开设早期油画专场算起,经过三年多的发展,如今早期油画已经成为油画市场的主流,油画市场调整初见成效,这对于中国油画市场的长期发展将起到奠基作用。这几年所积累的经验,对于20世纪油画的价值判断是重要的参照。
尊重市场的前提是要尊重历史,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早期油画价值的认定,是对中国20世纪油画发展历史的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