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15日,艺术史学家、考古学家、卢浮宫博物馆古埃及、伊特鲁里亚和古罗马部原主任让-吕克·马丁内兹被法国总统弗朗索瓦·奥朗德任命为新一任卢浮宫博物馆馆长。10月29日,马丁内兹携卢浮宫280余件石雕、陶器、油画和素描画等文物来到中国国家博物馆,向中国观众讲述卢浮宫馆藏的“地中海文明”。卢浮宫几乎是中国观众最为熟知的世界著名博物馆,然而此次展览中却鲜有中国普通观众熟知的作品。在多个场合马丁内兹都不忘强调:为中国观众带来地中海文明的展品,可以更好地展现卢浮宫作为世界博物馆的丰富性。“卢浮宫不只有蒙娜丽莎,博物馆是文明的集成。”展览开幕前日,马丁内兹在法国驻华大使馆以“卢浮宫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为题举办小范围讲座并回答了听众的提问。
来华学习如何接待中国游客
卢浮宫始建于1204年,早期为法国国王宫殿,历经数百年的扩建形成了如今的规模。马丁内兹说,卢浮宫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并不是因为它的建筑体量,而是因为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藏品,在卢浮宫的46万件藏品中每年展出仅10%左右,约4万多件。可以称最的还有卢浮宫每年的游客接待量,2012年卢浮宫共接待游客975万,其中70%为外国游客。
卢浮宫可以为中国的博物馆提供怎样的建议?面对这样的问题,马丁内兹显得颇为谨慎和谦虚,首次与中国国家博物馆合作举办展览,一方面希望向中国观众介绍更为全面和丰富的卢浮宫,另一个重要目的是向中国同行学习如何更好地接待中国游客的到访。“2012年参观卢浮宫的中国游客有44万,而且每年以40%的速度增长,中国正在成为卢浮宫参观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马丁内兹说。
马丁内兹介绍,为了更好地服务中国观众,目前卢浮宫已经推出了中文版网站,博物馆内也可提供中文版导览图和中文书籍等。卢浮宫还将对全部展厅的展品说明牌进行改造更换,未来中国观众通过手机下载软件、语音导览器等可以对卢浮宫的藏品有更深入的理解。
门票免费未必扩大参观群体
今年9月,“中国游客持有卢浮宫假门票”经媒体广泛报道,比利时海关查扣了含有卢浮宫假门票的中国包裹。相比中国国内不少人的关注,马丁内兹显出友好的态度,他介绍目前警方正在对该事件进行调查。“相比每天巨大的参观数量,几千张假门票数量很有限,当然卢浮宫受到了伤害,但这件事首先受害的是中国游客,因为他们被欺骗了。”马丁内兹玩笑称,“也许正是因我们的成功才会遭到伤害。”
近两年中国各类博物馆和美术馆开始推行免费开放政策,谈及门票话题,马丁内兹表示无法为中国提出什么建议。“免费问题十分复杂,许多人认为门票对于博物馆而言是一个障碍,免费的确可以提升观众数量,但另外一个现实是参观的人是谁呢?如果参观博物馆的群体并没有变化,那么免费就不一定是最好的办法。”马丁内兹介绍,卢浮宫曾尝试进行全面的免费开放,但发现推行政策后来参观的主体人群没有变化,并没有让平常不来博物馆的人来参观。马丁内兹介绍,卢浮宫目前有更具针对性的免费政策,如常设展览对不满18周岁的观众免费,每月第一个星期日免费,每星期五18点后对26周岁以下的观众免费开放等。
博物馆的内涵是吸引观众的关键因素。马丁内兹说,目前卢浮宫的观众中有一半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当代人时间十分有限,来到博物馆常常只是走马观花,卢浮宫将在博物馆北翼开设新的展厅,专门介绍艺术的发展历史,让观众获得基本知识和艺术的启蒙,以便更充分地理解卢浮宫的藏品。马丁内兹介绍,1980年代卢浮宫的年接待量是300多万人,如今人数有了大量增加,博物馆内的厕所、检票系统、行李存放等都会在2014年进行改造,“应该让观众更舒服地在博物馆内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