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司法局
一是大力推进“六五”普法工作。确定基层民主法治创建示范点150余个。举行2012年度全市领导干部公职人员法律知识考试、“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活动,实施法治文化建设“118”工程,拍摄的电视专题片《法治文化映商山》进行了全省交流。截至12月,全市共举办大型法制文艺演出61场次,建设法治文化广场9个,建成法治文化街70条。二是聚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理顺司法所管理体制126个,被省厅命名为省级规范化司法所27个。安置帮教和社区矫正工作创新开展,新航安置基地投入使用18个。“6+1”惠民工程持续深化,举办法制讲座1119场,化解疑难矛盾纠纷1085件,督办法律援助案件559件,帮教刑释解教人员736名,探访服刑人员家庭492个,指导社区矫正人员809名。三是全力推进人民调解工作。建立医疗、物业等调解组织109个,成功调处纠纷219件,在全省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现场推进会上作交流发言。扎实开展“八千举措抓化解、力促商洛大和谐”等活动,全年共排查矛盾纠纷8061件,调处8044件,调处成功7824件,防止民间纠纷转化为刑事案件36件167人,制止群众性械斗30件,防止群体性上访70件1263人。四是着力推进法律服务工作。在全省率先成立了经济社会发展法律服务团,为20个重点建设项目提供法律服务。创新服务形式,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履职提供免费法律服务156件。五是强力推进法律援助工作。认真做好“12348”法律援助专线电话的值守工作。深入开展“法律援助志愿者在行动”主题活动和中央彩票公益金法律援助项目,全年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353件。
市审计局
一是完成全市社会保障资金审计。全市社保资金审计工作受到省审计厅表扬。二是完成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市本级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结果得到人大委员肯定。三是积极开展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四是不断深化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和农业与资源环保资金审计工作。五是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功效得到有效发挥。六是审计信息化建设有了长足发展。七是包村扶贫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八是机关建设有了新突破。2012年,市审计局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十年包村扶贫工作先进集体荣誉,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市级文明单位,被省审计学会、审计研究所评为全省审计宣传先进单位,有4个审计项目被评为全省优秀审计项目,一篇论文被审计署评为优秀论文。
市财政局
一是财政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337359万元,较上年增长26.13%。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14988万元,较上年增长30.34%。二是财政支出规模增长较快。全年支出134.03亿,增长25.52%以上,教育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达到24%。三是大力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市级财政筹集循环发展专项资金5000万元,全市筹集项目前期费1亿元,新农村建设和城镇化资金7000多万元,争取陕南循环发展和一县一产业资金1.7亿元,中央预算内基建资金10亿元。四是落实民生政策。市、县财政将新增财力的82%用于民生;全市实施民生工程十大领域129类项目,规划总投资38.53亿元,拨付各类民生工程资金42亿元,同比增长11%。五是加大支农惠农力度。2012年,财政支农支出预算安排107893万元,投入农业产业发展专项资金7000万元,全市财政支农支出达到28.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3%。六是改革创新成效显著。深化预算管理改革。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实现了市、县预算单位全覆盖,推进公务卡制度改革。推进实施非税收入网络系统收缴管理。市、县区全面推行电子化政府采购。深化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改革,实施资产盘活。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开展资金整合。加强对财政性投资项目评审工作。七是财政监督力度加大。先后组织开展5个方面的专项检查,涉及财政资金60多亿元,保证资金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