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中小企业局)
一是规模工业保持较快增长。预计到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总产值335亿元,占全年任务的102%,同比增长44%;实现增加值105亿元,占全年任务的105%,同比增长34%。两项指标增速位均居全省前列。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93.4亿元,增长54.7%;实现利税10亿元,增长7.8%。全市产值过亿元企业60户,过5亿元企业11户,10亿元以上企业7户,税收1000万元以上企业20户,2000万元以上企业9户。二是重点项目建设速度加快。全市40个重点工业项目计划完成投资40亿元,预计到年底可完成投资45亿元,超年度计划10%。其中23个项目可建成投产或试产,达产达效后新增产值可超过40亿元。三是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预计到年底实现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215亿元,同比增长19%,占全市GDP的49.8%。非公有制经济总数发展到9.4万户。其中:私营企业发展到4490户,个体工商户8.9万户。当年新增私营企业600户、新增个体经营户6600户。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为全省第一位。四是县域工业集中区建设有力推进。全市10个重点县域工业集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165亿元,同比增长43%;上缴税金5.8亿元,同比增长46%;累计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7亿元,累计入区企业191户(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2户),新入区企业48户,占目标任务的120%。五是国有资产实现保值增值。市属国资监管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5亿元、增长63.0%,超额完成年度目标增长20%的任务;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达到118%。
市公安局
一是维稳工作扎实有效。创新“一接二约三下四回”信访工作机制,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4029件,中省交办的63起信访案件全部办结,实现了“一控三降”目标。二是严打整治成效显著。破获各类刑警案件1335起,八类严重刑事案件114起,抓获刑事作案成员1143人,所发28起命案全部侦破,打掉恶势力团伙5个,抓获团伙成员38人;解救被拐妇女儿童179人,抓获各类网上逃犯267人。受理治安案件5293起,查处5061起,查结率95.6%。先后侦破一批社会影响恶劣的大要案件。三是行政管理全面加强。公开承诺34条便民利民措施,全年为群众办实事、好事17563件;实施一元化户籍管理,81500名有条件农村居民进城落户;建立“打防建教管控”一体化防控体系,安装社会面监控探头13140个,建成治安检查站39个,配备各类巡逻车118辆,充实群防群治组织6358个。四是服务大局成效凸显。先后出动警力15800人次,圆满完成一系列大型活动安保任务;全力服务重点工业项目和工程建设。五是队伍形象明显提升。扎实开展各项主题实践活动和执法规范化建设,先后组织培训人员49期4689人次,组织全市737名科所队长进行中级执法资格考试,开展“严肃警风警纪,提升队伍形象”教育整顿活动,先后1人被评为全国特优人民警察,2人评为全国优秀人民警察,3个集体、18名个人荣立二等功,26个集体、93名个人荣立三等功,公安机关的整体形象和公安队伍的整体素质大幅提升。
市民政局(市民族宗教事务管理局)
全年共下拨农村低保资金44531万元,保障低保对象21.3万人,农村保障线提高到2020元/人年,农村低保补助标准由105元/人月提高到到120元/人月;城市低保下拨资金9358.8万元,共保障低保对象4.7万人,城市保障线提高到340元/人月,城市低保补助标准由210元/人月提高到230元/人月;全市保障五保供养对象16266人,集中供养标准提高到5200元/人年(现金5000元/人年),分散供养标准提高到4700元/人年(现金4500元/人年);全市共建成区域性敬老院10个,五保集中供养率由去年的58.6%提高到65.1%。2012年因灾倒房重建工作移交陕南移民搬迁办,下拨冬春救灾补助资金1600万元,棉衣被7000套(床);山阳县社区服务中心项目和市级社区服务信息网络平台在建工作抓紧实施,20个改扩建社区服务站和61个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已全面完成。巩固和提高了省、市命名的双拥模范县整体水平。下拨优抚对象抚恤和医疗补助资金6543.85万元(含省管县2711.25万元)。民族宗教工作依法管理,认真落实了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及时排查、及时化解民族之间影响稳定的问题,维护了民族团结;深入开展“接送流浪孩子回家”专项行动,共救助流浪乞讨人员5362人,下拨流浪乞讨人员救助补助资金425万元;成立了丹凤县撤县设区工作领导小组,标志丹凤县撤县设区工作正式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