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徐世旺) 从2011年起,山阳县财政每年安排不少于500万元设立促进农民增收财政专户资金,并随着财力的增长逐年提高,重点用于扶持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现代农业等专项工作,不断拓宽农民增收空间。
山阳县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土地流转、规模化经营、发展农村经济的各项惠民政策,突出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等增收渠道,以发展农业特色开发、林果建设、畜牧小区、高效农业园区建设为依托,坚持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引导农户通过转包、转让、租赁、入股、联营等形式流转土地,在河谷川垣地区发展核桃产业基地5万亩,全县面积达到33万亩,总产4500吨,产值1.5亿元。大力发展中药产业、畜牧业、茶叶产业、水杂果产业、板栗产业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龙头企业牵头,对农户自愿流转土地进行统一开发加速土地流转,加快农业产业培育,增加农民收入。户家塬镇桃园村和党垣村、板岩镇广梅沟村、漫川镇关店子村等地开展土地流转试点工作。漫川前店子村个体户郭富有依托土流转政策,成立了蔬菜专业合作社,建成了温室蔬菜棚50亩,大棚蔬菜290亩,食用菌10亩,反聘当地农民工90余人,人均收入4000多元,地租和农民务工收放,是种地的2倍多。晨阳生态农业开发公司租用桃园村群众土地560亩,发展莲池养鱼500亩,种植“冬暖式”大棚菜60亩,亩均纯收入1.5万元,是种粮收入的30倍,就地安置农民工50人。在晨阳公司示范带动下,桃园及邻村13个农业大户挂靠公司,采取同样方式租用农民土地发展设施蔬菜,使户塬镇蔬菜面积扩大到2000多亩。随着土地流转的深入开展,大量农村劳动力摆脱土地束缚,集中精力外出务工或向非农产业转移,全县1-2月全县劳务输出5.1万人,劳务创收1.1亿元,有效增加了农民工资性收入,带动了农村经济社会大发展。截止目前,全县引导农户采取转包、转让、租赁、入股、联营等形式流转土地8000多亩,发展设施蔬菜、良种核桃、畜牧养殖等适度规模经营400多处,带动全县发展核桃、板栗、茶叶为主的特色产业基地16.8万亩,经济林总面积发展到111.56万亩,药源基地30万亩,建成畜牧养殖小区30个、专业村36个,猪、牛、羊、禽饲养总量达到258.86万(头)只,建立无公害农产品基地36万亩,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拓宽了农民增收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