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之窗 > 先锋影像 > 民生资讯

豆腐坊成就大产业

2013-11-12 10:25:13 来源:

  清泉有个秦粉坊

  商洛日报讯(陈绍有 记者 汪 瑛)“我家一年加工4吨黄豆,鲜豆腐加上养猪年收入上了4万多元呢。”清泉村豆腐加工户李新会说起她家的豆腐十分激动。

  在镇安县城乡,吃豆腐的人十有八九都吃清泉村的豆腐。镇安县米粮镇清泉村有着独特的气候条件和良好的水资源,在豆腐加工过程中选用了无污染、纯天然的农村老品种黄豆,良好的选材和精制的加工,让清泉豆腐具有口感细腻、味道纯真、营养丰富等特性,也使得清泉豆腐走俏县城乃至西安。

  今年79岁的秦红英老人说,她12岁嫁到清泉村的寨儿岭时,就见婆家在做豆腐外卖。1924年,她在寨儿岭石板街一间铺面开了一家豆腐作坊,有人说这豆腐坊能算镇安最早的一家豆腐店。

  老人说,她的豆腐坊开张后,村里人们纷纷开起了豆腐店,从此都称寨儿岭为“豆腐街”。其中以秦红英家的豆腐坊规模最大。后来的豆腐坊也不再是单纯制作豆腐,同时也增加了豆芽、粉条等各种副食品,豆腐坊也改称为“粉坊”,所以人们都称秦家的豆腐坊为“秦粉坊”。如今老人仍然坚持天天做豆腐卖。

  豆腐形成产业链

  在清泉村,在豆腐加工产业中摸爬滚打了40多年的“豆腐专家”李新会,1985年开始干起了豆腐加工,从小小的家庭豆腐坊开始,到挂起“李新会豆腐”的牌子搞起了批发销售,现在是村里豆腐的加工大户,在镇安东部乡村和县城都有他的客户,甚至山阳等地一些小贩也到她那里进货。李新会现在一天能消耗80多斤的大豆制作新鲜豆腐,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

  如今,李新会已是集豆腐加工与畜牧养殖业为一体的“农场主”了。按照“一条产业链、两条致富路”的发展模式,李新会把自己的豆腐加工产业越做越大,如今即使是想罢手不干,多年的老客户也不答应了。

  加工豆腐,产生的大量腐渣又带动了养猪业的发展。李新会前几年每年养猪都在10多头以上,实现了豆腐加工和育肥猪的双赢。在清泉村像李新会这样既加工豆腐又养猪的群众有10多户,全村年可加工水豆腐100万公斤。大多人家里,户均年收入至少在两万元以上。村民毛淑兰就说,她靠豆腐加工和养猪每年的收入都在3万元以上。

  如今,以豆制品加工为基础的产业链在清泉村不断延伸。现在,全村有50多户群众将承包地转给种田能手,农业实现了规模经营,豆腐渣和浆水解决了全村近5000头的育肥猪饲料。猪粪有效地改善了土质,使全村农产品也成了群众好卖的商品。豆腐产业让过去清泉村劳动力过剩变为现在的劳力不足。目前在村里干活的外乡人已达300多人,不少的村民成片盖起了“小洋楼”。清泉村的豆腐产业还带动了米粮镇大规模黄豆种植,现在全镇每年种植黄豆达3000余亩,种黄豆和加工黄豆,为当地农民增收劈开了新路子。

编辑:苏春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