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 > 品头论足

音乐的未来:生活方式的革命

音乐的未来:生活方式的革命

2014-02-20 15:31:24

来源:

  我以前曾经说过,自己属于“听磁带入门,买CD长大,直接面对MP3冲击,持IPOD过日子”的一代,我相信我们这代人对音乐产业的转型的感受是最深刻的。比我大几岁的前辈,大多对实体唱片有着强烈的情结,比我小几岁的后辈,对于数字化的生活大都已经习以为常了。只有我们这代是提着实体唱片的尾巴舔数字时代的菊花。

  如字面所述,那种感觉其实是挺尴尬的。一方面,我很享受小时候逢唱片店必进然后淘个天昏地暗的回忆,另一方便,我也不得不接受“唱片已死Streaming当立”的现实并已然习惯了自我暗示“云”是音乐的未来——你想啊,以后不用淘不用下载点开云播放器想听啥听啥,多爽?

  这当然不仅是“自我暗示”,这已然成为事实。比如,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只用虾米app听歌,不但CD不买了,连下载都懒得下了。而这直接导致我弃用touch,又改用回classic。这显然是一种倒退,由此也可以看出我们这一代人的“尴尬”处境——云音乐这种全数字化全虚拟的生活方式对于我们这些半数字化的一代人来说太颠覆了,我们还是需要一些对于介质的可控感和拥有感,虽然我们不像早几年生人的前辈那样对实体唱片有近乎洁癖的信仰。

  我忍不住想象,当年处于转筒唱片发明、密纹唱片取代转筒唱片、磁带出现、CD崛起这几个音乐介质革命的交接期的人们是否也经历着同样的尴尬呢?但是,数字音乐革命显然比留声机发明之后的任何介质革命都更猛烈更颠覆,转筒、密纹、磁带、CD都还是实体范畴,到数字流时代,音乐彻底虚拟化了。跟留声机的发明一样,数字流从根本上改变了一代人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是的,我们通常所说的“音乐”归根到底是“生活方式”,而这种生活方式的根本性变化必然促使产业随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传统唱片公司时代,我作为一个消费者来消费音乐作品的过程是全实体化的,我去实体唱片店挑选实体唱片,与实体的店员交流,用实体的钞票支付,与实体的朋友交流。数字音乐时代,一切都数字化了,听的是数字流,逛的是网站,在线支付和交流,这过程中我完全可以不跟任何“实体”发生关系——除了电脑或手机。在这样的情况下,传统的“唱片公司”显然失去了存在的前提。

  在传统音乐产业中,唱片公司的经营是完全实体化的。把音乐作品灌录成实体唱片,然后围绕实体唱片安排相应的产品营销,其中包括艺人产品的经营。(艺人毫无疑问也是实体)这种实体化的经营方式在完全虚拟的数字时代显然是不适用的。

  我想先理一下两个不同时代的各自特点:

  实体唱片时代:

  1.资源相对集中

  传统唱片公司是集中式的生产,大厂牌把优质的资源(艺人、创作者、营销者)集中到自己手里,确保生产出来的是优质产品,并能通过最优质的渠道推广和销售出去。

  2.高成本

  由于1,必然导致高成本。在实体时代,资源是稀缺的,要把这些资源笼络起来,一定要付出足够代价。而且,资源和唱片的存放本身就需要成本。(办公楼和仓库)同时,公司越大意味着运营成本就越高。

  3.规模化

  因为2,又必然需要3。因为成本的关系,如果想尽可能多的获利,那么就必然要追求产量和销量的规模化。尤其对于大厂牌来说,要想保证公司维持运转,非生产和卖出大量的唱片不可,而为此公司又不得不投入大量成本去挖掘、生产和推广“产品”。(唱片和艺人)于是,一切又回到1,又开始一轮新的循环。

  数字音乐时代的特点:

  1.技术决定一切

  • 相关阅读
  • 《纸牌屋》——权力谄媚者的意淫

      像很多人一样,我也在追看美剧《纸牌屋》(House of Cards)。据说,美国的政坛人物,包括总统都在追看此剧。前两天,奥巴马还在推特上发贴,请大家不要透露第二季的剧情。  其实,这个戏的大致框架来自20多年...

    时间:02-20
  • 互联网电视大考:挑战百万销量

      在刚刚过去的2013年,雷军和贾跃亭均声称要用互联网来改变电视产业,他们画的饼迎来互联网从业者一片叫好声,贾跃亭和雷军昨天又在一个大会上获了奖。电视行业确实被互联网电视玩家所改变。  电视行业被放进几...

    时间:02-20
  • 新闻的迁徙

      新闻的迁徙  胡泳 郝亚洲  2013年,我们在创作有关大数据的纪录片时采访了斯坦福大学的多媒体和信息设计专家Geoff McGhee。他曾经是《纽约时报》的记者,后来专注于数据新闻领域的研究。在谈到数据新闻业的时...

    时间:02-20
  • 柴静去美国生孩子的经济学理由

      去年这个时候,在一个讨论会上,经济学家莫志宏说了一句话,政府的制度设计和经济政策,总的前提是,不要和理性经济人作对。一年之后,这句话还停留在我的脑子里。容我找两个典型事件,解释之。  第一个事件,...

    时间:02-20
  • 不要鄙视买微博粉丝的人

      玩过微博的人大概都收到过这种广告:“僵尸粉1000个2元;仿真粉1000个5元;顶级粉100个2元;特级粉100个3元。”  我有位下海创业的女闺蜜在两年前就向我坦承过花了300元买了8000个粉丝,没头像,但偶...

    时间:02-2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