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秘史再现

《采茶词》与茶文化的东学西渐

《采茶词》与茶文化的东学西渐

2014-12-24 14:19:33

来源:中华读书报

  如今,茶已成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全球饮茶人口达33 亿之多,以介绍茶和茶文化为主题的英文书籍也层出不穷。在新英格兰作家Katrina Munichiello 最近的新着《品茶:一次一杯》中,还能见到《采茶词》译文的摘引。美国作家Sarah Rose的《写给所有中国茶》一书里,也有《采茶词》的影子。Sarah截取原译文中的一些诗句重新组合,更改调整了几处用词,仍然沿用“春园采茶词”的旧题,作为中国茶叶种植、生产和饮用的历史悠久之明证。她这本书有一个很长而有趣的副标题:“英国人如何窃取这世人最爱的饮料并改变了历史”,或可作为她摘引《采茶词》的饶有兴味的注解。

  其三,《采茶词》是一组描绘中国茶乡民俗风情的诗。中国源远流长的茶文化,不但包含物质文化层面,还包含深厚的精神文化层次。随着采茶女日复一日的脚踪,诗歌以个体的动态与情感为主线,勾勒出茶乡生活图景的不同侧面。茶园漫山遍野,茶村散落其间,岭上有茶姑的山歌盘旋,岭下是家家炒茶焙茶,户户以茶待客。抽象的民俗民情由此变得真切可感,飘散着茶乡原生态的香高味浓。于是当我们从早期Alfred Arthur Reade的《茶与品茗》、Edward Randolph Emerson的《饮料的过去与现在:制茶与品茶历史概观》,到近年Jacky Sach 的《品读茶叶》、Beatrice Hohenegger的《流玉:从东到西茶故事》,甚至一些现今茶叶贸易公司的资料文件里,都或多或少地见到《采茶词》的转引和节录,也就不足为怪了。

  其四,《采茶词》是一组关于女子从事采茶活动的诗。她们“小姑大妇同携手”,“一月何曾一日闲”。“雨洒风吹失故吾”之际,她们“容颜虽瘦志常坚”,始终保持“惟愿侬家茶色好”的乐观积极。她们不是摇摇欲坠的缠足妇女,也不同于穿着文明新装进学堂的城市女性,经由这些诗句娓娓道来的,是持守中国劳动妇女传统品性与美德的茶娘。飘散在异域的松萝茶香,每一缕都渗透着她们的辛劳汗水,凝聚着她们朴素的希望。

  西方学者从历史学、人类学的角度观照社会,向来对男女的性别差异以及社会分工反应敏锐。研究中国问题的当代人类学家,美国女学者葛希芝(Hill Gates)曾经明确指出,要了解整个中国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情况一定要看社会性别,不能只关注男人们的工作,也必须观察女人们都做些什么,是怎么做的。

  在男耕女织的传统中国社会里,采茶焙茶都不是繁重的体力劳动,尤其采茶主要由女性执行,焙茶也是女性可以参与并掌握其专业技术的加工过程,有明显的性别分工特征。茶娘通过自己的劳动,不仅得到金钱的收入,也从中获得自我认同。这种分工同时也决定了采茶女活动范围的两大空间:茶园和家里。其间的社会互动成为她们的生活重心,采茶和焙茶既是劳动,也是她们维持社交网络的方式,男性的身影在这里淡出并被边沿化。这些情况,在《采茶词》中都有直接的而且是蕴含着诗意的反映。

  长期以来,西方着眼于中国传统女性的研究大多围绕着家庭与婚姻、节妇与殉节、女性文盲与才女、娼妓与文学等主题展开,而且多以城市女性为研究对象,缺乏对农村劳动女性的关注。1877年,传教士汉学家Ross C. Houghton在他的《东方女性》一书中,以茂叟三十首译文为辅助资料,说明中国劳动妇女的生存境况、人格精神与审美取向,在扩展了西方中国传统女性研究视域的同时,也证明了《采茶词》对这一领域鲜活的样本意义。

  • 相关阅读
  • 揭“百年语文第一书”:留西学东渐、新旧交替印记

    读史:《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初版于1901年,号称“百年语文第一书”,最近新星出版社出了新版。该书处在线装书从木版印刷向石版印刷的过渡时期,也处在西学东渐、思想杂出的旧学、新学接壤之际,这一切,...

    时间:12-24
  • 胡愈之筹办“光明日报” 观感“新政协”的“新气象”

      全国解放初期,胡愈之筹办了著名的《光明日报》,并担任该报首任总编。在“新政协”会议召开之时,胡愈之通过《光明日报》,参与、记录、见证了“新政协”从筹备到召开的全过程,并发表了自...

    时间:12-24
  • 未名”鸿印

     鲁迅一生扶持、帮助过许多文学青年,其中以组建“未名社”的形式给予一群年轻人的帮助与扶持,应该说最具典型性。  按通常说法,未名社只有6个人:鲁迅、曹靖华、韦素园、李霁野、台静农、韦丛芜&mdas...

    时间:12-24
  • 未名社成员七封集外书信考释

      未名社在1925年成立时的成员有鲁迅、韦素园、李霁野、曹靖华、台静农和韦丛芜等6人,目前除了鲁迅之外,还有曹靖华、李霁野、台静农等也已经陆续出版了文集。但是因为种种原因,这些文集失收了一些文章和书信。笔...

    时间:12-24
  • 1921年田汉最早白话翻译莎士比亚剧《哈姆雷特》

      今年4月23日,是伟大的文学家莎士比亚450周年诞辰纪念日,适逢此时,上海译文出版社推出了新译《莎士比亚全集》。  莎士比亚是人类文学史上划时代的伟人,他将悲剧艺术升华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如果说,古希腊的...

    时间:12-24
  • 墨家何以成为历史上的失踪者

    墨子(资料图)  本文原载于《书屋》2011年第1期,转载请注明来源  先秦诸子百家中,影响最大的自然要数儒、墨、道、法四家。但自秦汉大一统帝国形成之后,它们的命运开始分化:儒家成了中华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法家...

    时间:12-24
  • 李鸿章曾暗助革命党3万光洋 谋求与孙中山会晤

      又逢甲午年,自然而然我想起了李鸿章,这位100多年前的悲剧主角。洋人称赞他为“领航员”,他却自承是“裱糊匠”。甲午年后,那座风雨飘摇的“纸房子”(清王朝)已经千疮百孔,李鸿...

    时间:12-24
  • 夏丏尊3天读完《爱的教育》 为书中人物流泪

    夏丏尊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在1886年写的一部日记体儿童小说,100多年来,始终畅销不衰,并且多次被改编成动画片、电影、连环画,影响遍布全世界。  小说以一个学龄前男孩恩里克的眼光,从10月份...

    时间:12-24
  • 黄昌澍:参与《辞海》编写的畜牧兽医学家

    黄昌澍在家中书房黄昌澍译着《家畜的放牧》执教于国立浙江大学期间与人合作编著的《养蜂法》  编者按  在雨花台功德园,长眠着很多科学家、艺术家和老革命家,他们的名字也许您并不熟悉;天文、土壤、古生物、化...

    时间:12-2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