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秘史再现

《采茶词》与茶文化的东学西渐

《采茶词》与茶文化的东学西渐

2014-12-24 14:19:33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戴维斯的《汉文诗解》一书出版于1870年,是最早从宏观角度介绍中国诗歌总体情况的英文专着之一。全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中国古典诗歌风格、形式的源革流变,第二部分则选取中国历朝诗歌作品,从赏析的角度解读中国诗歌的表现手法和内涵。《采茶词》三十首原文及译文都在第二部分当中,所占篇幅之大,在全书中相当显眼。民歌风味的通俗类作品,向来与正统士大夫文学存在分野,后世评家因此对戴维斯这本书的学术评价并不高。但《汉文诗解》毕竟是较早关注中国古典诗歌的专着,当其时的影响力也不可低估。

  品读《采茶词》的两种译文,茂叟的文本实际上是字词对应的简单直译,戴维斯则用韵体直译。具体到某些诗句,二人的诠释或许各有短长,也各有不尽如人意处。但就总体而言,茂叟译本较为刻板生涩,戴维斯译本则更具有可读性,也更富于诗意。

  首先戴维斯的用词比较简练,译文每首都押韵,形式更规整。比如第一首“村南村北尽茗丛”一句,茂叟作“Where the tea, north and south of the village, around grows”,戴维斯则是“And on the sloping sides around, the Tea grows everywhere”,用“周遭山坡上茶树遍植”取代了“村南村北”的生硬对应,突出了满山遍野是茶丛的自然景象。再如第八首的“采得旗枪归去后”,茂叟译为“The tender leaflets being fully picked, we now to our homes return”,戴维斯只作“Then home once more, when all is pick’d”,语意便直截了当得多,不那么拖沓累赘。

  其次是戴维斯对一些特定词汇的处理更加灵活。比如第一首“社后雨前忙不了,朝朝早起课茶工”一句中的“社后雨前”两个词涉及中国传统农历节气,英文里没有合适的词可以对应,诗歌的形式又不允许展开更详尽的解释,茂叟便直接用“春社”和“谷雨”的字音拼写,作“From chinshay to kuhyu, unceas?鄄ingly hurried, Every morning I must early rise to do my task of tea”。戴维斯深知将这两个拼音词汇生搬到诗句中,英美的读者不可能明白。于是他将原诗前后的句意糅在一起,译为“我必须黎明即起,忙忙碌碌,完成每天采茶的任务”(And I must rise at early dawn, as busy as can be, To get my daily labour done, and pluck the leafy tea),干脆把“社后雨前”的词意省略掉,也并没有过分偏离原意。

  其三,戴维斯对这一组诗整体的理解更准确,译文从风格上更贴近原作的民歌风味。比如第六首“行向矶头清浅处,试看侬貌近何如?”一句里,“矶头”代指水边。可茂叟认为是“一个清而浅之处的一块大石”(the jutting verge, over a clear and shallow spot),所以他译文里的采茶女就在这石头上“刻画自己今日的容颜”(mark how of late my face appears)了。他望文生义的过度诠释,使得原诗里采茶女临水自怜的形象再无踪迹可寻。戴维斯用“俯身向”替代“行向”,他笔下是采茶女打量着玻璃般明净的水面上自己的倒影,惊异地喃喃自语“how looks my face to-day!”———少女的娇憨呼之欲出,形象鲜明。还有第七首“谁家有妇丑如奴?”一句当中的“奴”字,本是中国古代妇女的自称之一种,茂叟却翻译成了“奴隶”(slave),戴维斯则还原为“我”。

  • 相关阅读
  • 揭“百年语文第一书”:留西学东渐、新旧交替印记

    读史:《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初版于1901年,号称“百年语文第一书”,最近新星出版社出了新版。该书处在线装书从木版印刷向石版印刷的过渡时期,也处在西学东渐、思想杂出的旧学、新学接壤之际,这一切,...

    时间:12-24
  • 胡愈之筹办“光明日报” 观感“新政协”的“新气象”

      全国解放初期,胡愈之筹办了著名的《光明日报》,并担任该报首任总编。在“新政协”会议召开之时,胡愈之通过《光明日报》,参与、记录、见证了“新政协”从筹备到召开的全过程,并发表了自...

    时间:12-24
  • 未名”鸿印

     鲁迅一生扶持、帮助过许多文学青年,其中以组建“未名社”的形式给予一群年轻人的帮助与扶持,应该说最具典型性。  按通常说法,未名社只有6个人:鲁迅、曹靖华、韦素园、李霁野、台静农、韦丛芜&mdas...

    时间:12-24
  • 未名社成员七封集外书信考释

      未名社在1925年成立时的成员有鲁迅、韦素园、李霁野、曹靖华、台静农和韦丛芜等6人,目前除了鲁迅之外,还有曹靖华、李霁野、台静农等也已经陆续出版了文集。但是因为种种原因,这些文集失收了一些文章和书信。笔...

    时间:12-24
  • 1921年田汉最早白话翻译莎士比亚剧《哈姆雷特》

      今年4月23日,是伟大的文学家莎士比亚450周年诞辰纪念日,适逢此时,上海译文出版社推出了新译《莎士比亚全集》。  莎士比亚是人类文学史上划时代的伟人,他将悲剧艺术升华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如果说,古希腊的...

    时间:12-24
  • 墨家何以成为历史上的失踪者

    墨子(资料图)  本文原载于《书屋》2011年第1期,转载请注明来源  先秦诸子百家中,影响最大的自然要数儒、墨、道、法四家。但自秦汉大一统帝国形成之后,它们的命运开始分化:儒家成了中华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法家...

    时间:12-24
  • 李鸿章曾暗助革命党3万光洋 谋求与孙中山会晤

      又逢甲午年,自然而然我想起了李鸿章,这位100多年前的悲剧主角。洋人称赞他为“领航员”,他却自承是“裱糊匠”。甲午年后,那座风雨飘摇的“纸房子”(清王朝)已经千疮百孔,李鸿...

    时间:12-24
  • 夏丏尊3天读完《爱的教育》 为书中人物流泪

    夏丏尊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在1886年写的一部日记体儿童小说,100多年来,始终畅销不衰,并且多次被改编成动画片、电影、连环画,影响遍布全世界。  小说以一个学龄前男孩恩里克的眼光,从10月份...

    时间:12-24
  • 黄昌澍:参与《辞海》编写的畜牧兽医学家

    黄昌澍在家中书房黄昌澍译着《家畜的放牧》执教于国立浙江大学期间与人合作编著的《养蜂法》  编者按  在雨花台功德园,长眠着很多科学家、艺术家和老革命家,他们的名字也许您并不熟悉;天文、土壤、古生物、化...

    时间:12-2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