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秘史再现

《采茶词》与茶文化的东学西渐

《采茶词》与茶文化的东学西渐

2014-12-24 14:19:33

来源:中华读书报

  1871年,《凤凰:中日与东亚》期刊再次刊发了茂叟的三十首完整译文。不过,戴维斯译本所具备的上述优点,促使后来修订《中国总论》的卫三畏,用戴维斯文本替代了茂叟译文。换言之,《中国总论》1907年及以后的版本当中所见到的三十首《采茶词》,是戴维斯译文而不再是茂叟的译文。问题是,1848年版中注明了这组译诗的出处,修订版中却没有。所以当后人再从《中国总论》中转引这一组诗时,就会出现两个不尽相同的文本。而后一个文本即戴维斯译文,很容易被误认为也是出于1840年的《中国丛报》,或者干脆当作卫三畏本人的译笔。

  自19世纪末到今天,经过不断被各类书籍援引、节录,《采茶词》有了好几个不同的英文标题,仅笔者见过的就有“Ballad Of Tea-Pick?鄄er”、“A Ballad On Picking Tea”、 “Tea Ballad About Picking”、“The Ballad On Picking Tea In The Garden At Springtime”、“Tea-Picking Ballad”等数种,但究其内容也不外乎是戴维斯或茂叟的译文。这一组在本土并不很受人们重视,连作者也长期未明的竹枝词,在异邦却产生了如此广泛的影响,不免令人感喟。

  当然首先因为《采茶词》是一组诗。按照采茶时令的先后叙事抒情,聚焦茶女典型的日常动态,铺陈她们的生活、思想和丰富的内心情感。作为诗歌,它或许不算是中华浩瀚诗海中的精品,却章法整齐,结构清晰,层次井然,而且不用艰深典故,不用繁难字词,三十首一气呵成。行文浅白而声情并茂,是茂叟和戴维斯偏重这组诗的主要原因。后来英国女学者Catherine Ann White 也是为此转录了部分《采茶词》,用作她的《古典文学》一书里中国古典诗歌的实例。1852年,伦敦Grant and Griffith出版社推出儿童读物《家里奇观》,此书由十一个与家中常见实物相关的小故事组成,其中第一个“一杯茶的故事”,用的是茂叟译文的第一首开篇,还是出于同样的原因。

  其次,《采茶词》是一组叙说茶事活动的诗,带有系列的连贯性,而且出自中国茶文化的发祥地———有名的松萝茶的产区。组诗通过采茶女对劳作过程的自述,次第叠现出产区的种茶环境、采茶时序、烘焙情境,真切而具体。

  茶叶是中国原生经济作物,种茶制茶有着悠久历史。清中叶以降,从广州公行贸易到五口通商、沪甬开埠,茶叶和鸦片是中英印三角贸易中举足轻重的两大宗类别,二者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对19世纪的中西交往、中国社会和全球经济体系都产生了巨大影响。西方学者对神秘中华的好奇,对东方财富的贪欲,都与茶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1875年,英国皇家学会亚洲分会会刊曾发表过一份中国茶叶产区普查及红、绿茶主要品名报告,其中的“绿茶”一词被等同于“松萝茶”,其中提到“松萝是一座山名,据传为首次发现绿茶之地”。从文中可见,松萝茶不仅一度是徽州绿茶的代称,甚至中国绿茶的代称。所以卫三畏论述中国茶事,会将《采茶词》录入其中,以增强他自己著述中相关文字的说服力。1849年,英国汉学家、英政府首任香港最高法庭律师瑟尔(Henry Charles Sirr,1807—1872)在伦敦出版了《中国与中国人》,书中第二卷论及茶事的部分也节选了茂叟《采茶词》译文七首。

  • 相关阅读
  • 揭“百年语文第一书”:留西学东渐、新旧交替印记

    读史:《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初版于1901年,号称“百年语文第一书”,最近新星出版社出了新版。该书处在线装书从木版印刷向石版印刷的过渡时期,也处在西学东渐、思想杂出的旧学、新学接壤之际,这一切,...

    时间:12-24
  • 胡愈之筹办“光明日报” 观感“新政协”的“新气象”

      全国解放初期,胡愈之筹办了著名的《光明日报》,并担任该报首任总编。在“新政协”会议召开之时,胡愈之通过《光明日报》,参与、记录、见证了“新政协”从筹备到召开的全过程,并发表了自...

    时间:12-24
  • 未名”鸿印

     鲁迅一生扶持、帮助过许多文学青年,其中以组建“未名社”的形式给予一群年轻人的帮助与扶持,应该说最具典型性。  按通常说法,未名社只有6个人:鲁迅、曹靖华、韦素园、李霁野、台静农、韦丛芜&mdas...

    时间:12-24
  • 未名社成员七封集外书信考释

      未名社在1925年成立时的成员有鲁迅、韦素园、李霁野、曹靖华、台静农和韦丛芜等6人,目前除了鲁迅之外,还有曹靖华、李霁野、台静农等也已经陆续出版了文集。但是因为种种原因,这些文集失收了一些文章和书信。笔...

    时间:12-24
  • 1921年田汉最早白话翻译莎士比亚剧《哈姆雷特》

      今年4月23日,是伟大的文学家莎士比亚450周年诞辰纪念日,适逢此时,上海译文出版社推出了新译《莎士比亚全集》。  莎士比亚是人类文学史上划时代的伟人,他将悲剧艺术升华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如果说,古希腊的...

    时间:12-24
  • 墨家何以成为历史上的失踪者

    墨子(资料图)  本文原载于《书屋》2011年第1期,转载请注明来源  先秦诸子百家中,影响最大的自然要数儒、墨、道、法四家。但自秦汉大一统帝国形成之后,它们的命运开始分化:儒家成了中华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法家...

    时间:12-24
  • 李鸿章曾暗助革命党3万光洋 谋求与孙中山会晤

      又逢甲午年,自然而然我想起了李鸿章,这位100多年前的悲剧主角。洋人称赞他为“领航员”,他却自承是“裱糊匠”。甲午年后,那座风雨飘摇的“纸房子”(清王朝)已经千疮百孔,李鸿...

    时间:12-24
  • 夏丏尊3天读完《爱的教育》 为书中人物流泪

    夏丏尊  《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在1886年写的一部日记体儿童小说,100多年来,始终畅销不衰,并且多次被改编成动画片、电影、连环画,影响遍布全世界。  小说以一个学龄前男孩恩里克的眼光,从10月份...

    时间:12-24
  • 黄昌澍:参与《辞海》编写的畜牧兽医学家

    黄昌澍在家中书房黄昌澍译着《家畜的放牧》执教于国立浙江大学期间与人合作编著的《养蜂法》  编者按  在雨花台功德园,长眠着很多科学家、艺术家和老革命家,他们的名字也许您并不熟悉;天文、土壤、古生物、化...

    时间:12-2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