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发灰白,精神矍铄,目光敏锐,脚步稳健。
走进车间,他俯下身去,仔细查看摆放在地上的新移炮机。这批移炮机很快将被运送到全军数十个军械仓库。1台,2台,3台……他抚摸着这些凝结了自己心血的移炮机,脸上的表情就像慈祥的父亲看着即将远行的孩子。
他就是被广州军区授予“模范科技干部”荣誉称号的某军械仓库高级工程师顾永顺——一位年满七旬的老人。
今年,是顾永顺军旅生涯的第55个年头。这些年来,他扎根粤北山区一个偏僻的山沟里,埋首于搬运机械领域的科研革新,先后取得科研成果74项,其中18项成果在全军推广,6项列装列编,为我军后勤搬运机械化作出了突出贡献。
“农民种地要算收成,工人做工要讲效益,当兵的人就应该时刻想着打胜仗”
顾永顺今年满70岁,本该过着含饴弄孙、颐养天年的日子。
然而,记者跟了顾老一天,却记录下了他这样匆匆的科研步履:上午9时给革新小组开会;10时到车间进行技术指导;1个小时后,电话铃声响起,答复部队技术咨询;吃过午饭,带人到几十公里外的韶关市采购零部件,回到单位已天黑……
老伴黄玉文抱怨:“他忙得连吃药都在想问题,有一次把电路图画在了药盒子上……”
对于顾老的忙,常人不解。
图名?顾老先后获国家发明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奖19项、国家专利12项,早就闻名全军。
图利?顾老月薪丰厚,吃穿不愁。
到底为啥?顾老笑言:“农民种地要算收成,工人做工要讲效益,当兵的人就应该时刻想着打胜仗。”
使命至上,军人本色。是军人的使命感驱使着他在科研创新的道路上不懈追求。
谈及他的科研革新成果,顾老总谦虚地说,是“小打小闹”。其实不然,他的科研成果解决了战斗力建设中的许多难题。
新装备部队的某型火箭弹个头大,野战条件下搬运困难,直接影响到新装备快速搬运。顾老经过多次试验,研制出全军首台该型火箭弹多功能搬运车,机动灵活,成本低廉,保障效率成倍提高。
野战条件下,营连分队没有配备大型电源。他大胆创新,利用汽车动力实现快速发电,研制出野战电源。在修理车间,顾老一边演示,一边介绍:“一台装置可发电12千瓦,完全能满足1个分队训练和生活的需要。”
“实验室里的失败并不可怕,怕的是这些成果在未来战场上经不起检验,那将是最可怕的失败”
“还是差一点点……”革新方案再一次卡壳。看着徒弟3级士官陈华沮丧的神情,顾老拍了拍他肩膀:“没事,重新再来!”
这项革新方案是关于如何将空气动力运用到野战条件下的枪械弹药搬运。创新的灵感诞生于8年前。如今,顾老也记不清在这个革新项目上失败过多少次。
可顾老丝毫没有气馁,依旧反复琢磨。他说:“实验室里的失败并不可怕,怕的是这些成果在未来战场上经不起检验,那将是最可怕的失败。”
许多人只看到顾老获得的鲜花和奖杯。殊不知,在成功的背后,顾老经历了多少失败。
1970年,他研制出第一代半机械化轻型码垛机,功率不大,没能推广。他接着进行改进,发明出第二代电动码垛机。上级鉴定,因机身存在前倾问题危险性大,又没能推广。面对失败,他没有放弃,继续攻关,终于研制出第三代液压助推行走码垛机。1992年,经过9次技术更新的液压助推行走码垛机,作为军队重点项目,参加国际发明博览会获得铜奖。
从机械传动到液压助动,再到电、气、液三联传动,顾老研制的码垛机已更新了13代。如今,他仍在根据新需求不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