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比奇:我相信,凭借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辽宁”号必将大放异彩,作战性能很可能大大超越苏联原版。据我所知,“辽宁”号的前身“瓦良格”号在大连改装期间,中国人就把舰上的一套锅炉卸下来,对其进行了改装和完善,达到所需的技术要求,这在“辽宁”号后来的海试中得到验证。俄罗斯在航母锅炉改造方面却没有取得像样的成果,为印度改装的“维克拉玛蒂亚”号航母在试航时发生故障就是证明。
根据各方面消息,对中国人而言,舰载航空系统才是航母建造过程中的最大难题,此外,航母重点部位的损管系统、弹药安全储存系统和弹药快速运输系统(从下层舱室输运至飞行甲板)也是要重点攻克的技术难关。如果上述问题都能顺利解决,中国将完全具备将航母国产化的能力。目前,中国技术人员在“辽宁”号上开展的一系列研究、试验和训练工作,都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辽宁”号作为训练舰的意义正在于此。
乌克兰相助 舰载机性能胜原版
记者:请教一个不再是秘密的问题。当初,你们在规划“瓦良格”号的武备时是如何考虑的?这对我们了解“辽宁”号的作战能力应该有借鉴和参考意义。
巴比奇:根据设计,“瓦良格”号的舰载歼击机有三种:苏-27K(后改名苏-33)、米格-29K和雅克-141。该舰建造期间(1985~1991年),苏-27K和米格-29K都完成了实战测试。此外,“瓦良格”号还应配备雅克-44预警机、卡-27PS反潜直升机、卡-27搜救直升机、卡-29空降直升机和卡-31预警直升机等。满编的话,“瓦良格”号累计搭载飞机应为52架。
记者:既然如此,为什么俄海军现役的“独苗”——“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号航母,也就是“瓦良格”号的姊妹舰,只配备了苏-33歼击机?
巴比奇:苏-33和米格-29K用途不同,前者在续航时间、载弹量等方面占优,后者在造价、体积、机动性、武器控制系统等方面表现较好。在“瓦良格”号的设计方案中,两种战机各有自己的位置,相互弥补性能上的不足。可惜,苏联解体后,由于财政紧张,米格-29K的生产被迫中止,“库”号只配备了苏-33。直到近些年,米格-29K才获得重生,印度要求俄罗斯在为其改装的航母上配备该机;雅克-141也会随着俄罗斯航母事业的复兴而大有作为,此外,它很有可能配属在俄罗斯从法国购买的“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上。
记者:中国会为“辽宁”号配备什么样的舰载机?
巴比奇:中国航母的舰载歼击机也是在苏-27基础上改进开发的。上世纪90年代,中国向俄罗斯购买了陆基苏-27SK歼击机的生产线,称国产苏-27为“歼-11”,生产工厂在沈阳,我本人在2006年见过歼-11B歼击机的模型,对其印象深刻。中国正是以歼-11B为蓝本研发出了舰载的歼-15歼击机,估计性能可以赶上甚至超过苏-33。
需要指出,乌克兰在舰载机方面帮过中国的忙。当年,正是我们把苏联遗留的苏-27K原型机——T-10K提供给了中国。根据设计方案,中国航母还将搭载国产直-8AEW预警直升机,但远远不能满足指挥、控制和引导舰载机迎敌的要求,它最终还是要搭载苏联雅克-44或美国E-2C那样的固定翼预警机,这必然引出下一个课题——在没有弹射器的航母上起降如此大型的预警机,技术难度是相当高的。换言之,中国人如果想在海洋上形成均势,就必须开发出本国的航母弹射器,否则,航母的作战效能就无法得到充分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