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  »  历史考古

中外学者西安共商考古发掘现场“数字化生存”

中外学者西安共商考古发掘现场“数字化生存”

2013-05-09 12:07:21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考古现场的信息记录近年来正面临着“数字化生存”课题。日前,来自欧亚多国的105位中外学者在西安举办了国内首届考古现场文物信息记录国际学术研讨会,探讨考古发掘不可逆情况下如何应用新技术更好地提取考古信息,从而实现考古发掘现场的“数字化生存”水平,以推动“数字考古”的快速发展。

  目前,考古机构由于承担着非常繁重的考古调查和发掘任务,原有的手工记录、管理考古现场资料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考古工作者对考古现场资料进行科学、准确的记录以及高效管理和研究利用的需要,急需应用大量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方法来提取、存储和管理考古信息。

  浙江大学鲁东明教授说,考古发掘现场面临着各类文物的分析、保护等复杂情况,除了原有的考古规程之外,其空间信息的记录也具有重要价值,它体现在大场景航拍信息、遗迹现象的三维信息记录和快速空间测绘等多个方面,需要把现场科技与考古现场更好地结合起来,以提高考古信息的“数字化生存”水平。

  陕西近年来在考古发掘现场的“数字化生存”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三维、遥感、航拍、建模等现代科技在考古中大量应用。英国约克大学朱利安·理查德教授对陕西近年在考古现场信息的科学化记录方面进行的探索和实践表示惊讶和钦佩。他认为中方同行所采用的考古现场信息采集技术及手段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特别是自然科学工作者,能够从考古发掘及学术研究的实际需求出发,研发出的一些信息采集和后期处理的软件高效而实用,对业界同行具有很好的启发和应用示范作用。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王炜林说,目前考古界正处于考古现场信息获取技术大量应用和高速发展阶段,这次中外学者共同探讨考古现场遗迹、遗物信息获取方面最新的应用技术和研究成果,有利于提高考古现场遗迹遗物信息获取的实际应用水平,对推动考古文物保护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次会议是由德国教育研究部和陕西省文物局主办,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德国美茵兹罗马—日耳曼中央博物馆等单位联合承办的,会议议题涉及考古发掘现场的信息采集技术、三维扫描技术的应用以及考古记录数据的处理与利用、考古现场信息提取的技术与理念的探讨等专业领域。

  • 相关阅读
  • 英历史学家:空中花园确实存在但不在巴比伦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英国牛津大学一位历史学家研究发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巴比伦空中花园确实存在,但所在地是古亚述王国首都尼尼微(Nineveh),而非传说中的巴比伦。  提出这一理论的是牛津大学东方研...

    时间:05-09
  • 河北藏友开设收藏馆展示6000多件地契

      5月7日,经文化行政部门审核、民政部门注册,河北省保定市诚义房地契收藏馆获得注册执照。这是保定市民间收藏迷吴江创办的收藏馆,藏品内容包括自己收藏的明清以来6000多件各个时期的地契,涵盖台湾在内的...

    时间:05-09
  • 辽宁丹东发现明代关隘城堡遗址

      辽宁省丹东市文物部门对所辖宽甸满族自治县双山子镇东风村发现的“拐磨子沟关隘城堡遗址”进行复查,于近日确认这是一处重要的明代后期军事设施遗址。这一发现,对研究明朝后期政权在当时边陲要塞地区...

    时间:05-09
  • 科学家发现大灭绝事件后恐龙祖先化石

      北京时间5月9日消息,2.52年前,地球上曾发生过一次最大规模的大灭绝事件,地球上的生命几乎消失殆尽。近日,科学家发现了生存在灭绝事件过后一千万年时期的恐龙祖先化石,对它们的研究或许可以为恐龙的发展演化...

    时间:05-09
  • 古生物学家新疆发现幼年恐龙化石:年龄不到1岁

    北京时间5月8日消息,据物理学家组织网站报道,近日以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科学家为首的一个古生物研究组宣布他们此前在中国西北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发现的化石已经被证明是一类新的兽脚亚目食肉恐龙。...

    时间:05-0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