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  »  历史考古

重庆发现保存完好盐业遗址

重庆发现保存完好盐业遗址

2013-07-10 17:04:28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近日在彭水郁山古镇发现的中井坝盐业遗址是目前重庆市发现的盐灶保存较好、密度较高的一个盐业遗址。这一遗址的“泼炉印灶”将“低碳生活”追溯到明清时期。

  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牛英彬介绍,在中井坝遗址发现盐灶12座、蓄卤池3座、黄泥加工池1座、墙2座、柱洞11个、排水沟1条、灰坑4座、灰沟2条,出土各类文物标本200余件。

  牛英彬在现场介绍了明清时期的制盐过程和“泼炉印灶”技术,“盐灶旁边堆有很多土球,称为土壳。这个土壳正是古代‘泼炉印灶’技术的关键。由于盐水的盐度较低,为了提高盐水的浓度。人们便将水泼在温度很高的土壳上面,水分迅速蒸发后盐在土壳表面存留。我们称其为冰土。盐工再将冰土倒入煮盐的锅中,此时盐水的浓度就得到提升。”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馆员王仁湘说,古代制盐都用木材或煤炭。在中井坝盐业遗址的现场情况来看,应该是烧煤炭进行制盐。节约大量的煤炭资源也是人们发明“泼炉印灶”技术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中井坝盐业遗址所在地为西南地区,由于气候,无法晒盐。如何提高制盐效率和节约成本是当时的盐工必须考虑的问题。‘泼炉印灶’技术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同时它在很大程度上反应了当时‘低碳生活’的方式。我在全国没有见到第二个这样的例子。现代提出的‘低碳生活’方式很有可能追溯到明清时期。”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博士杨益明副教授在彭水文物保护与利用研讨会上表示。

  • 相关阅读
  • 中国嘎仙洞遗址再次发现疑似北魏时期石刻祝文

      记者10日从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有关部门了解到,嘎仙洞北魏石刻祝文对面山壁上近日再次发现了清晰的、疑似北魏早期的石刻文字。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嘎仙洞位于大兴安岭北端的一个山谷中,为天然花岗岩山...

    时间:07-11
  • 河南社旗发现金末元初窖藏式洞穴或地道

      南水北调文物保护中,考古人员对河南省社旗县陈郎店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一批金末元初窖藏式洞穴或地道等重要遗迹,出土陶瓷标本300余袋,完整和可复原文物100余件,对研究当地历史、经济、文化具有重...

    时间:07-10
  • 现代马、驴共同祖先约400多万年前出现

      由哥本哈根大学、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等多家单位组成的研究团队,成功破译了约70万年前生活在加拿大地区的史前马的全基因组序列图谱,并利用该基因组信息阐释了马的进化历程,相关研究日前在《自然》杂志发表。这...

    时间:07-1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