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间,长安区佛教胜地观音山住持圆照法师,年近94岁高龄,她在临死时嘱附众弟子定要将其骨灰安葬在东佛沟内。东佛沟在秦岭深处的西安市长安区喂子坪境内,背靠陕南柞水县老林镇,前临鸡窝子。相传这条沟是终南山通往陕南山区的一条捷径,何谓东佛沟呢?当地人称沟内有一著名佛寺净居寺,且山门面向东,缘此而得名。
一个晴朗的假日里,我同几位友人驱车出西安城,沿西万公路进入沣峪口,大约行至60公里处,一个左拐弯处的一条便道,在当地群众的引路下,跨过石拱桥进入东佛沟。这里3万余亩桦木林和原始次生林把大小山峦笼罩成翠绿,只有高高矗立于丛林中的石峰,远远望去则像一幅巨大的天然屏障。由一位"山里通"引路,沿着人工修砌而成的简易便道向东南方向行走,一条河水挡住了去路,沿着河水中的"露天"石头踩踏而过,便踏进了山里人穿行的羊肠小路,越走树林越密。虽是风和日丽,万里晴空,可是茂密的原始森林里,古藤缠绕,大树参天,只有一缕缕阳光从树缝中射了进来,越走让人感觉到无比的沁人心脾。东进3公里,眼前豁然开阔,一条宽阔的河道挂在眼前,河床的左侧,一棵古松特别引人注目,据引路人称这棵松树已有数百年的历史,长得郁郁葱葱,高大挺拔,树上则挂着陕西省古树名木的铜牌,在古树的对面,极目四望,两山间大约有10多亩的人参地分布在小河两岸,依傍山石,处处风景优雅。小溪水流湍急,隆隆作响,从山谷底传到山顶,远远望去,清澈的溪水象一条条白链,曲折蜿蜒,顺势而下,丛林两岸,层峦叠障的山峰形态各异,沿着古松的方向,向西南方极目眺望,一座形似鹰嘴的石峰直冲云雾,其间一块高约几十米、宽二十多米的山峰象两只"黑熊"一前一后,互相追逐,有如"双熊登山"--块方形的岩石上,一只尖尖的石角向上翘着,真像"犀牛望月";两只"大象"更是身躯高大,从半山中到谷底,高百余米,两只修长的鼻子一直插入河中,乃是"双象吸水";更有"雄狮长啸","鳄鱼吞石"、"秃鸠寻览"等奇峰怪石的佳作,形态之逼真,令人叫绝。一边爬沟,引路人告诉我们,东佛沟素有"小桥背大桥,十里三道湾,七曲十八拐,山门面向东,野鸡头上飞"的地道白话。谈笑间,我们已爬了将近一个多小时的山路,来到一处半山腰上,引路人指着半山腰上的一座山峰,大声喊叫,快看,对面山石上有一极像"佛"字的裸露山石,我们齐目望去,发现在这处山腰中确有一片岩石,在岩石的裸露处,却赫然呈现着一巨型"佛"字,"笔画"虽粗细深浅不一,但却清晰可辨,字体工整有序。从下仰视,"佛"字大约有5米宽,距沟底也有500余米,因山势陡峭险峻,人们几乎不可能攀上去和驻足,由此分析人为书写因素可以排除,可能是山体岩石自然裂纹加之雨水经长年累月冲刷所致。
在我们为发现一处自然奇景而惊叹不已之时,"山里通"却告诉我们东佛沟的这处"佛"字自从1998年5月被游人无意之中发现以来,已有几万游人目睹了这一奇观,他们无不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啧啧称奇。
在这处"佛"字的不远处,便到了东佛沟的尽头一桦湾。桦湾里的山壁与刚进沟时的景色则迥然不同,这里的山峰像是要从空中捧拢似的,山壁脚下有一块竖立的巨石遮住了通道,其境清静。所遇景致奇特,意趣盎然,每一条山涧又各是一片天地,在通道的平台上,坐北朝南建造着净居寺和圆照法师舍利塔。我们一边参观净居寺,一边听引路人讲述一段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1993年6月12日,94岁高龄的长安观音山法华寺住持圆照法师神情突然十分兴奋,激动,晚9点多,她对前来探视的寺内众弟子宣讲了一通佛法后,说了一句"我将心留给众生,我圆完寂后定要将我埋在东佛沟内"话毕便再无声息,众人看时,已阖眼闭目,盘腿打坐,这位16岁便出家的得道高僧就这样悄然圆寂,她去逝后,其众弟子捐资15万元,按她的嘱托,便在东佛沟尽头择佳地,用汉白玉石料建造了高约2米,由大小、上下七层组成的方塔,以珍藏供奉高僧的遗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