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柞水观溶洞已是二十年的奢望。
1988年,我在西安读书,便听人言柞水溶洞极为壮美,苦于山高路险,没有成行。为了慰藉心灵,我独自去蓝田看了一回溶洞,算是对溶洞有了肤浅认识。
今年4月,前贤刘君来,闲聊中谈及包(头)茂(名)公路西安柞水段开通,到柞水看溶洞已成热点,而且来回一天,花费仅百余元,他已决定明日成行。刘君一席话勾起我二十年的欲望,心里实在艳羡刘君潇洒。相隔数日,我意外地得到去柞水的机遇,真是喜从天降。
汽车驶上宽阔的包茂公路,一路钻山越岭,只见青山滴翠,跌宕起伏,令人目不暇接。正当赏心悦目之际,耳畔传来导游小姐亲切的家乡方言:我们现在通过的是秦岭终南山隧道。该隧道为双向4车道,单向全长18.02公里,双向全长36.04公里,为亚洲长度双向第一,单向第二的隧道。秦岭终南山隧道是我国工程技术人员历时四年零九个月独立设计完成,总投资4.6亿元。隧道的修通,使西安到柞水的路程缩短了200多公里。
“看,快出隧道了。 ”有游客激动起来。
“离出隧道还有一段路程,”导游小姐更正道,“终南山隧道的设施是一流的。为了解决游客长时间在隧道内行进,空气稀薄、缺氧的问题,工程技术人员在隧道内装有换气设备。因为汽车在隧道内要行使15分钟,旅客难免会出现眼疲劳,工程技术人员在整个隧道内制作了人造蓝天白云三处,刚才大家看到的便是一处。”
驶出隧道,迎面一条溪水向南流去,这便是柞水名河干佑河了。见到了它,我们也从黄河水系到了长江水系。走不多久,一幅标语赫然惊现:一江清水送北京。但见河坡石砌,还吊有花盆,这一独特景象为我先前未见。
柞水地处秦岭南坡,因柞树成林,兼有柞水流过而得名。早在商代初期柞水就有人类活动,皆因“岩崖峨嵋,林溪道隘”而“商农不茂,庶民忧困”,又由于其毗邻京兆,历代成为“兵家必争,扼守之地”。从秦始皇实行郡县制到唐高宗继位的历代王朝,多将柞水划为流放区。
自柞水县城沿干佑河东南行约1小时到达石瓮镇。这里四周山峰耸峙,中间一水清流,人如在瓮中。半山一山门,上书“柞水溶洞”。我们拾级而上,进一洞中,初极窄狭,又暗极。循着幽幽的灯光行进,时有奇石怪壁挡道,左转右弯,鞠躬侧身,小心慢行,人似入了地狱。忽有一空旷之所在,身前身后,头顶脚下,遍生巨石细笋,尖牙粗柱,令人毛骨悚然。幽暗的灯光下影影绰绰的现出一条昂首的卧龙,龙头眉目清晰,口鼻似有气息浮出,屈伸的身体长达15米,骨骼显现,肌理昭然,难怪此处名曰龙宫。
侧身出龙宫,扶梯而上,过数十米通道,眼前豁然开朗,游人喧哗声、怦怦以手击石声混在一处,不知远近。举头似苍穹,深邃不可知,环顾旷阔不可量。登上仙人桥,宛若有叮叮滴水声。抬头望去,远处高台上孙猴左手握棒,右手搭凉棚远眺。目光所及,提篮美女纤然独行。忽见一道光柱投过来,仿佛黑夜中的电光。相传唐时,有一毛姓姑娘上山采药,不慎跌入深不可测的洞中,因祸得福,发现了溶洞。毛姑娘就是从射进光柱的豁口处掉下来的。我想,这溶洞藏身深山5——10万年,孤寂无人知,偏就毛姑娘不经意间发现了它,从此一鸣惊人。
思绪还未从毛妹的传说中走出来,两尊双手合十的佛像迎立道旁。佛像皆宽衣长脸,身材修颀,面露微笑。佛指所示,一尊巨佛岿然稳坐,身旁济公活佛举扇斜卧,憨态可掬。欲要观佛,先得进一道门:两根通直玉柱挺立,松松的悬挂半合的幕布。玉柱光滑润泽,石幕柔软有丝质。来到巨佛前,以手扣佛趾,嘭嘭如击瓮。继续前行,见另一番胜景:有飞瀑流泄,有万竹拔节而起,有天鹰翔云,有鱼出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