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  景点介绍

漫步襄阳 讲述一段水与城的故事

漫步襄阳 讲述一段水与城的故事

2013-05-06 10:27:11

  Tips:清末到民国初年,襄阳有21座会馆,山陕会馆、黄州会馆、抚州会馆……会馆与码头是樊城商业繁荣的见证。可惜现存的会馆不多,其中山陕会馆最奢华精美,抚州会馆的戏楼最完好。戏楼为襄阳戏曲繁荣提供了舞台,后来襄阳腔与秦腔结缘成为京剧源流。

  Tips:襄阳有汉水女神的传说,据传襄阳才子郑交甫正月二十一在解佩渚遇到汉江神女解佩以赠,襄阳独有的民俗节日—穿天节的来历可能与这个传说有关。

  古城砖的奇幻漂流

  城墙是一团泥。除了土墙,还有砖墙,但砖也是泥塑的。成片城墙倒塌了,襄阳城也骨折了,骨架都快散了。但总会站起来。襄阳的城砖是见过世面的,战火、洪水只是常规历练,等待它的还有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纸糊的樊城”也有城墙,不过都是土墙,挑不起担子,只剩定中门与屏襄门,大多数人都是闻名而来看襄阳城墙的。襄阳城墙从汉初开始修筑,经历朝整修,但都是土墙。明代以后,始有砖墙。我要寻找一块明代的城砖。

  一个养得起一票民间收藏家的城市,肯定有扎实的历史文化底子。施锦华是襄阳收藏圈子里重量级的人物,2011年,他在襄阳城长门附近的一处老屋地基,淘到一块明洪武十六年的城砖,那是他的心头爱。在“锦华馆舍”,刻有咸丰、光绪、民国等字眼的城砖叠放,像一部襄阳简史。

  上城墙,读史去

  临汉门城楼,城垛上两个身穿盔甲的石头士兵,面江矗立。在襄阳古城,岳飞重筑兵事,宋蒙之战矢如雨集,解放战争炮火轰隆,都是功绩。“铁打的襄阳”是被打出来的荣誉。放哨与警备是襄阳城墙的常态。历史的空气太紧绷了,哪有生活可言呢。顺着士兵远眺的方向望去,簇新的高楼大厦与上了年纪的小楼杂居在沿江大道,战火退去,城市的野心也开始孕育。

  往西走,就是夫人城,这是一座女人筑的城!城楼亭心,一座汉白玉石的女像眉目双锁,是她——韩夫人带领家婢和城中妇女增筑了这道内城,抵挡了前秦苻丕的进攻。戎马倥偬的日子,女人被逼得要和男人一样有气概,能担当。但是,烈女太刚,容易折断,我还是偏爱有才气的人。

  一篇《登楼赋》和一部《昭明文选》,证明襄阳城墙不是一介武夫,他也有飞扬文采。来仲宣楼的那天,护城河里有红绿两条细细尖尖的船,碧绿的城河水把心都洗亮了,远处的朱红色城楼做人文背景,说是牛津和剑桥在赛船,也相宜。楼与水是明媚的,王粲来的时候,却是“气交愤于胸臆”,损失了多少好心情。

  有历史,就会有浮沉。襄阳城墙的名声,不是浮着的,保存至今,也有许多沉痛。水患只是一个疮伤,这座城和汉水的爱恨,是一辈子的事。伤他元气的,是建国以后的无序拆迁。

  城墙是一团泥。除了土墙,还有砖墙,但砖也是泥塑的。成片城墙倒塌了,襄阳城也骨折了,骨架都快散了。但总会站起来。捡城砖筑新房成为一时风尚,古城砖从城墙走进平常百姓家,有一批城砖漂流过江在樊城的九街十八巷落户,成为地基或墙砖。襄阳又挺立了。

  几十年后的今天,那一批的新房子也成为病病歪歪的老房了,九街十八巷在“旧城改造”运动中被拆除或改造。忧心忡忡的施锦华走街串巷,在瓦砾废墟中捡拾散落的历史痕迹与襄阳旧事。

  •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