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旅游  »  景点介绍

漫步襄阳 讲述一段水与城的故事

漫步襄阳 讲述一段水与城的故事

2013-05-06 10:27:11

  九街十八巷,数下来都要好久,陈老巷、余家巷、古井巷、瓷器街、炮铺街……老巷是一个大容器,里面装满了多少老襄阳的生活与命运呵,皱巴巴的旱烟叶、沿街叫卖的货郎担、啧啧作响的缝纫机踏板、烈日空场里晒太阳的渔网、拉蜂窝煤的木板车……一种远去并将被现代化漂白的记忆,一种被淡忘的人居方式,一去不复返了。城市总是跌跌撞撞地向前奔跑着,老巷不改,城市就不能蜕皮。但那一挥手,怎能不道一声珍重。

  为什么要远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蛊惑了多少不安的心。我开始恋恋于手边的寻常风景,于寻常中读出况味。在陈旧与沧桑里,生活的根、童年的根、城市的根、都可以找见。来,跟我上老街,不看景点,只看生活。已经消失的,或正在消逝的,那么美。

  永丰巷有个“自来泉”澡堂和“二我”照相馆,多么可爱的名儿,只念取名的心思,就萌生光顾的冲动。以前条件差,都是挤大澡堂子,洗出一身汗。那时照相也稀罕,不比现在,全民摄影时代,眼看着胶卷成了古董。

  不知是哪家的,木搓衣板、衣篮和棒槌,在墙脚晒太阳,湿漉漉的,打了很多“补丁”。遇到的女人说:“这样洗,干净!”。很多人见了这些都会稀奇,现在机器普遍代替了人力,洗衣机省去许多麻烦。但是看到木质的老物件、挎着衣篮去河边的女人,总会怀念那生活的质朴。

  中山前街有一处残存的历史墙绘,毛主席光芒照四方,多么温暖。这个年代,毛主席头像依然流行,只是在798,成了文艺范儿。

  中山前街还有家录像店,门前冷落,黑板上写着最新影片“下午丐世神刀,晚上螳螂拳”,还是上个世纪的口味,眼熟、亲切。去年贺岁档,《泰囧》创13亿票房,逗乐了新生代。口味这东西,也爱跟时代的风,一阵一阵的。电影院是从录像店手上接的班,知道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少。

  我来的时候,只剩下拆与搬。幸而生活与变迁,镜头打理得完好。在老街,生活节奏和生活方式,都慢半拍。因此你能看见,我们现在的生活,走过什么样的路。并惊醒,它会走下去,绝不停留。有一天,此刻的生活,也会成为一次历史巡展。活在当下的意义,开始明了。

  老街的小孩,就是一道可爱的风景。小男孩似乎都是一样的调皮、贪玩,窄巷里打弹珠、斗鸡,还能看到我们童年时代的游戏。小女孩则不同,放肆笑的娇俏可爱,她们的快乐一览无余;最难忘的是那些含着笑意的女孩子,与世无争,没有伤害性。她们还能与邻居家的玩伴,相约一起长大。老街里的这些孩子,恐怕是城市里最后一批,有集体成长记忆的孩子。有人说,老街是城市的童年,那在老街的童年呢,又会是什么?希望城市留给自己和孩子的,不是一段无根的记忆。

  幸存的老街,陈老巷是唯一。清末民初,它是樊城最繁华的商业街。每天形形色色的人,从门洞进出,他们的脸映照生活的真实:陈老巷消沉下去,1958年以后再也没有商户。繁华是与生命同在的源远流长,有人有城就会继续下去。繁华的迁移,也是城市的成长路。但有幸参与城市史诗般的生命进程,陈老巷免不了骄傲地悲吟。有些人,走出这扇门,再也没有回来。阮祥泰第三代传人阮成,在42号守了一辈子。又要老生常谈了,这个屋子,同样少不了家族兴衰的苍凉。可是,一个话题能常谈常新,应不乏永恒的韵味。襄阳摄影师张玉涛,常常独自一人带着相机,在老街转悠,他说,“沧桑中的平静,这就是老街里几百年来的生命,这就是历史深处的普通人生”。老街若有耳朵,也许会被这一语温柔惊醒。开了又谢了的繁华,聚了又散了的人,一切都在流逝。只有生活,着陆一块土壤,就扎根向深处,开出永恒的生之花。

  •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