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斗殴事件频发
9月7日,在四川航空塞班飞上海的航班上,出现多位乘客互殴的场面。四川航空回应称,事发后,空保人员立即制止闹事乘客,控制住了航班上的局势。有乘客称,两个人为了一个后排闲置座位打了起来。[详细]
9月2日由苏黎世飞往北京的LX196航班一架客机因两名中国籍乘客在机上斗殴而被迫返航。目前这两人已被移交至苏黎世州警方接受调查。[详细]
6月30日,从昆明飞沈阳航班上,5名女子因为调整座位打群架,飞机中途停武汉时,机长拒绝5名女子再乘坐航班,警方也对5名女子进行了治安处罚。[详细]
2009年3月11日,杭州飞往广州的飞机上,4名年轻女子互相谩骂群殴,所幸安全员及时制止并将其隔离开来,避免了事态蔓延升级。
丢人丢上天,只因意识缺乏
缺乏安全意识:安全既需要别人的努力,更需要自身的付出。飞机的安全保障,更是建立在一系列的行为规范之上,比如不能带危险品,比如不能带易燃品,上机后要关闭手机等等,都是每位乘客必须切实履行的义务,否则就会因为某个人疏忽而酿成悲剧。从这一点来说,飞机上打架,纯粹是拿生命当儿戏。对于一些飞行中的注意事项,大多数旅客只是一知半解,对一些司空见惯的“小事情”有可能造成的危害并不清楚。
缺乏法律意识:一些乘客法制观念淡薄,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已经触犯法律,并将受到法律的追究。实际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安全保卫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法律法规均对在航空器内抢占座位、打架、酗酒、寻衅滋事等危及飞行安全和扰乱航空器内秩序的行为进行了规定。
缺乏公共道德意识:飞机为公共场所,因而必须具有公共道德意识。维护公共安全是公民不可推脱的责任。在飞机上斗殴这种缺乏现代文明和公共道德的不良言行,也使国人的素质饱受诟病。
现代化的出行工具需要现代化的素质承接
近年来,随着中国汽车产业快速发展,产销量跃居并蝉联世界第一,“汽车文明”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陈建功曾深有感触地说,在国外驾车时,能深刻感受到国外“重视他人的存在”和“公德意识”与国人的差别。在他看来,中国的汽车公民道德普及才刚刚起步,缺乏一套道德与文明的体系与之配套。
同样,今天的我们尽管已经习惯了乘坐飞机出行,一日千里,但在飞机上甚至万米高空打群架时有发生,提醒我们远远没有形成真正的“飞机文明”。网络上,有人总结出“乘飞机十大不文明行为”,包括办理了登机牌,却在飞机即将起飞时不见踪影,直到广播连番呼叫才姗姗来迟,让一机人苦苦等待;飞机刚刚落地还在滑行,有人就迫不及待地打开手机;飞机还没有停稳,有的乘客就急着起身打开行李箱取拿行李……鉴于飞机的特殊性,种种不文明行为不仅违反了社会公德和规则,更有可能影响正常飞行,是对自己和其他乘客生命财产安全的极不负责。
近年,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人的经济条件有了很大提升。在物质基础稳步提升的今天,我们的国民素质却没有跟得上来。小飞机,大世界,机上人员的言谈举止是当下世相的真实写照,也是一个国家现代文明和社会公德的集中展示。了解乘坐飞机的必要知识,遵守飞行规则,摈弃暴发户的心态,文明乘坐,当是坐上飞机前不可缺失的课程,也是保护自己和公共安全的必要“导航”。(新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