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们看到这样的现象,在13日的火车票返还现场,拿到回家票的外来工都非常开心,但也为这对小夫妻叫冤,甚至心存感激。“他们也没漫天要价,10块钱手续费能帮我们买到票已很好了,怎么还被刑拘了?就算我们有时间,自己一来一回去火车站买,花费也不止10元,而且还不一定买得到。”也有外来工因这个“黑票点”被取缔了,以后找谁来帮忙买票而发愁。
春运一票难求,打从允许劳动力自由流动并有了这么一个“春运”开始,就没有被解决过,年年春运年年难,尤其是那些背井离乡在外打工的农民工们,一张张期盼回家而无可奈何的眼神,成了春运的真实写照。然而我们知道,过去农民工凭借自己的体力优势,总还能起早贪黑的在火车站售票窗口看到一丝丝回家车票的希望,可现如今农民工似乎就连“享受”车站窗口辛苦挤票的希望都变得几乎渺茫。现在就连花小钱请人从网上代购车票的机会也面临被剥夺,这岂不令人不安。有人就质疑,既然网上订票是开放的,既然火车票是可以代取的,而且现实中的确存在这方面的大量需求,那这为什么不能成为一种中介服务项目呢?或者政府部门可以制定一个收费上限呵,总得想想那些春节回不了家的底层民工的生存困境吧?
电话订票、网络购票,到火车票实名制,无疑为人们春运的回家之路提供了更多更便捷的选择和机会,但并不意味着对所有的人、包括农民工在内的人带来了同样的好处,或许这样的举措提供了一个相对公开、公平、公正的售票环境,或许那些可恶的黄牛党少了,但作为春运主体之一的农民工如果因此变得回家之中路更艰难,岂不令人不安?该有人为这一群体的春节回家之路多思考一下了。(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