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与法  »  法语闲说

人民网评:户籍制度改革,把公平正义照进现实

人民网评:户籍制度改革

2013-01-22 16:44:59

  户籍制度像一堵无形的墙,在人口流动的时代,它阻碍人们迁徙的步履;在追求平等的时代,它将人贴上身份的标签、分为三六九等;在崇尚公平的时代,它按照户籍身份分配着公共资源。它不仅把城乡切割为二元结构,而且催生出大都市与中小城市、沿海城市与内地城市的“泛二元化”的格局。

  如果说户籍制度与传统的乡土中国不谋而合,那么在今天这个流动时代,户籍制度已经与改革发展的大势格格不入。“北京人大学”、“知识不是力量,沪籍才有分量”的行为艺术,“同样为城市纳税,为什么待遇不同”的追问,还有医疗资源、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吁请,突破户籍限制、呼唤公平正义的诉求日益强烈。

  改革的动力不仅在此,更来源于政府推动经济发展的需要。流动人口为城市发展效犬马之力,却在城市利益分配中居于边缘,这种“流动人口红利”正在逐渐耗尽。“用脚投票”的劳动力漂移让地方政府认识到,只有逐渐突破户籍壁垒,公共资源更多地向流动人口倾斜,才能真正留住流动人口,实现“以劳引资”。

  当“要不要改”已成共识,“怎么改”却人言言殊、莫衷一是。对改革者来说,既不能激进,也不能不进,既要避免毕其功于一役的激进改革,也要防止原地踏步的逡巡不前。毕其功于一役,一朝之间全面取消户籍,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就会瞬间吞噬城市,各种城市病就会随之而来。原地踏步,不进则退,就会贻误最佳改革时机,户籍坚冰将会冻结人们的权利诉求和社会的发展动力。

  户籍制度改革意味着打破既定利益格局,稍有风吹草动,不同的利益群体之间就会形成激辩。就拿异地高考来说,“京籍”与“非京籍”的利益冲突不容回避,如何平衡不同的利益诉求,避免零和游戏导致矛盾激化,改革者需要走钢丝般的审慎与智慧。

  一个有活力的国家,不会让户籍标签定义一个人的成败得失;一个有希望的社会,不会让户籍壁垒掠夺一个人的平等机会。正义曾经被这样描述过:在机会平等的各种条件下,使所有的职位向所有人开放。理想状态虽不能至,但我们仍然应该心向往之,朝着户籍改革的方向,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希望。(羊城晚报)

  • 相关阅读
  • 政法工作会议提出加快户籍制度改革

      全国政法工作会议提出,按照党的十八大关于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的部署要求,统筹考虑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区别情况、积极作为,稳妥有序推进户籍制度改革,逐步让大多数流动人口在城镇和农村安...

    时间:01-07
  • 专家称户籍制度改革遭地方政府反对致难落实

      【核心摘要】国家城镇化调研组发现,户籍制度改革遭遇地方官员反对,十年来,地级市以下放开户籍一直无法落实。专家分析,地方政府担心改革带来巨大财政压力,“如果给农业转移人口安置工作,解决低保、廉租...

    时间:11-1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