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与法  »  法语闲说

让孩子有权对“毒校服”说“不”

孩子对“毒校服”说“不”

2013-02-19 16:29:35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上海欧霞时装有限公司生产的学生服含有有毒物质,其供货“浦东三四十家学校”。上海市质监局表示,因为校服没有准入标准,只要是服装厂都可以生产,导致校服质量出现问题。(2月18日《东方早报》)

  “缺乏准入标准”如同给“这事儿不赖我”穿了一件时尚的外衣,越来越成为最流行、最保险的“托词”。葡萄酒行业的“年份酒”作假、原料质量差等问题频出,监管部门表示根源在“准入标准缺失”;针对月子会所行业、中药材流通领域的种种乱象,专家称“亟需建立准入标准”。“准入标准”或许是个好东西,但是不是每个行业都需要这个标准?建立了这个标准就“包治百病”呢?我看不然。

  在校服生产监管领域,相关标准其实并不缺乏。早在十多年前,我国就颁布了国家标准《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纺织行业标准《针织学生服》和《儿童服装、学生服》,其中对学生服成品释放甲醛含量作了严格限定。如果采购、监管等环节都能对孩子健康上点心,都能参照标准履行职责,不是一味“打酱油”,“毒校服”还会堂而皇之地招摇过市么?

  令人唏嘘的是,在被抽检出的不合格校服生产企业中,上海飘欧服装厂近年来已多次出现在校服产品抽检质量不合格企业“黑名单”上。2009年和2011年,该公司各有一款学生服产品因pH值检测不合格被质监部门点名,但为何这样的校服生产企业竟能如此长寿?掀开“毒校服”,我们更能看到“毒监管”的魅影。

  中消协去年8月公布的婴幼儿针织内衣比较试验结果,39个样本中有24个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质量问题,超过六成,知名品牌上海丽婴房“迪士尼宝宝”、阿迪达斯婴幼儿服装屡上“黑榜”。明明是“毒服装”,却照样大行其市,不仅销售不受到任何的约束,公众也看不见任何来自监管部门的警示或提醒,只能继续与毒服装“亲密接触”。

  孩子是民族的希望,看他们穿着“毒校服”却无动于衷,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说这样的监管“太狠毒”,实不为过。除了监管不到位之外,校服采购行为不公开不透明,教育部门把关不严,都难辞其咎,监管部门是否涉嫌渎职?学校采购是否存在吃回扣现象?这些问题都需要给公众一个交待。而仔细观察,那些潜伏在孩子身边的“毒文具”“毒伙食”等值得我们的警惕和追问。

  我们上街买衣服,往往会货比三家,但在选择校服方面,孩子和家长却没有什么发言权,即使你知道上海飘欧服装厂的校服三番五次传出“丑闻”,但你还是得掏钱买,还是得让自己的孩子穿,这无疑是更大的悲哀。从2010年起,宁波市教育部门开始面向社会征集校服设计方案,并将征集到的合格方案在当地的教育网展示,学生和家长可自行投票,最终选哪款由学生说了算。在校服这件事上,赋予家长和学生“用身体投票”的权利值得尝试。(人民网-观点频道)

  • 相关阅读
  • 上海毒校服未流入学校 涉事企业曾多次出现问题

      上海质监部门日前对涉嫌生产问题学生服的上海欧霞时装有限公司进行立案查处。17日晚,浦东新区有关部门公布了对此事的处理进展,出现问题的是涉事企业所产的50套学生演出服,已全部扣押均未流出。  上海市浦东...

    时间:02-1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