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进收藏圈的“菜鸟”受行家挤兑和嘲笑,主要原因并不是你眼力差,而是跑错了圈子,好比你在黄昏闹市街边摆的书摊上问“有没有正版书”一样不靠谱。
国内的艺术收藏市场主要分三个圈子,受三股势力把持,一是以美协画院为标准的传统书画;二是以美术学院为核心的写实油画;三是以798、宋庄为代表的当代艺术。三股势力各领风骚、此消彼长。
三个圈子,每个圈子内的作品都曾创造过天价拍卖纪录,作为收藏者不能盲目投入,先要认清自己喜欢哪个圈子的作品风格。如果你不了解,你就永远是外行,被人讥笑为“棒槌”。
传统书画
传统书画依赖“走穴”
书画市场一直是靠着“走穴”(委婉的d说法叫“笔会”),即书画家带着毛笔和图章到全国各地去当场写字、画画、拿红包,这就使得这种书画作品都是即兴式的,甚至是迁就的和不负责任的。这种“走穴”市场之大、地域之广阔、需要人之多,不可能再让书画家变得严肃起来,也就是所谓的“游于艺”。
对“走穴”市场来说,其重大的问题是书画家的作品缺少学术监督的程序,这种秩序主要是来自评论家的评论,因为“走穴”书画家所面对的是直接的买方,而那些买方大都是一些附庸风雅和看不懂专业性比较强的书画作品的人,如我们平时说的那样:买画的人不懂画,懂画的人不买画。
在那些浩浩荡荡的收藏大军中,有各行各业需要书画作品作为礼物的人,但很少有自己购买、自己收藏的收藏家。所以假书画在社会上到处可见,主要与购买书画的人员素质有很大的关系,就是一些越没有艺术素质的人,越要装得很有艺术素质。
画廊缺失导致没有标准
在西方,买画当然是在画廊,画廊是艺术市场的重要场所。不是说西方的买画客户个个懂画,而是说,画廊可以为他们做出专业指导,所以客户会对画廊寄予一定的信任度,因为画廊在代理画家的时候,所要考虑的是这个画家作品的连续性和稳定程度,当然包括评论家的评论和画家发展的可能性。所以,一个画家到了画廊就意味着他的作品已经经过专业的分析,这使画廊经营带上了很严肃的特征。
中国其实还没有画廊制度,除了进入西方展览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与画廊进行合作外,国内至今还没有什么画廊去从事现代国画和书法的经营,有的只是画店,而且不少还是靠卖假字画赚钱的。
所以,国内现在假字画这样泛滥,一方面与画商求财心切有关,但另一方面也与书画家自己卖书画的方式有关。比如一些名家总是抱怨自己的字画被人仿造,但这也是他们自己一直在私下卖自己的书画而不是与某个画廊合作的结果,所以问题还是出在书画家自己身上。
画廊在出售作品后要与画家按比例分成——如果以国际上的惯例来说,基本上是各分50%,而这种分成方式在中国肯定实现不了。书画家对这种分成的态度肯定是觉得给画廊白白地占去了一半的钱,宁可自己找客户来买自己的作品,或者直接去“走穴”取钱。但这种方式既不能保证作品有一个稳定的价格,也没有可以保证价格稳定的画廊,所以到最后,书画市场只能充斥着“走穴”和假书画。这就是我们的传统书画市场的状况,也是书画市场和书画学术不能严肃起来的原因。
更糟糕的是,在没有什么画廊的时候,却有了不少的拍卖行。同样是这个道理,因为拥有书画的藏家不在一个专业画廊系统中,他们从民间买回的书画假的可能性本来就很大,加上拍卖行不对书画的真假负直接的责任,所以假书画在今天已经到了无孔不入的程度。甚至一些小拍卖行,造假书画已经造到了仍在世的中年书画家头上,包括还在同一个城市的书画家。他们拍卖的策略是300元人民币起拍,以大量造假占有大众百姓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