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商山收藏  »  独家秘诀

鼻烟壶从小众变蓝筹

鼻烟壶从小众变蓝筹

2013-07-16 10:13:04

  17世纪,盛行于欧洲的鼻烟开始传入中国,随之而来的还有丑陋简单的鼻烟壶。不久,精致的东方人开始尝试制作既美观又实用的鼻烟容器,就这样,鼻烟壶在东方大放异彩。

  从清朝开始,鼻烟壶渐渐演变成集书画、雕刻、镶嵌、琢磨等工艺于一身的精美艺术品,于是,“东方鼻烟壶”反过来成为了大把西方藏家的心头大爱。今天,鼻烟壶已经没有了什么实际的使用价值,“赏心悦目”成为了它的唯一功用。

  盈寸小壶有乾坤

  明末清初,鼻烟渐渐从欧洲传入中国。在整个清代,上至帝王贵族,下至普通百姓,吸闻鼻烟甚是风行。所谓鼻烟,其实是一种烟草制品,相当于现在香烟中的烟丝,但无需燃烧。鼻烟的制作工艺较现代烟丝来说复杂很多,需要将烟草研磨成末,再加入名贵药材和花卉进行提炼,因此,成品的鼻烟本身就有着极其多样化的烟味。

  由于鼻烟是舶来品,当时中国并没有相应盛放和使用鼻烟的容器,而清朝皇室贵族又对此物尤其偏爱,于是,能工巧匠们开始使用各种珍贵材料制作精美的鼻烟壶。很快,鼻烟壶掀起了一股全民风潮,它不仅仅是一个鼻烟容器,更多的成为当时重要的社交工具,用来彰显主人的身份和品位。

  清代鼻烟壶按照材质可分为五大类:玻璃、金属(主要是铜胎画珐琅,数量较少)、玉石、瓷器以及其他材质的鼻烟壶。可以说,从康熙年间清宫造办处制造鼻烟壶的那一刻开始,鼻烟壶就已经成为中国工艺美术的一个新门类。

  在故宫博物院现存的2000余件鼻烟壶中,鼻烟壶的演变轨迹依稀可辨。早期,清宫喜用珐琅、玉石、象牙等材质制作鼻烟壶,并在壶盖等包边装饰上镀金材质,极尽奢华。到了咸丰、同治之后,官办作坊用贵重材料制作的鼻烟壶显著减少,多为玻璃、瓷制品。

  恰在这时,民间鼻烟壶作坊应运而生,例如雕瓷烟壶高手王炳荣,著名内画艺人四大名家周乐元、马少宣、丁二仲、叶仲三等。

  起初,民间作坊所产的鼻烟壶造型较单调,装饰图案中主要侧重对历史人物、戏剧情节、市井风俗的描写和刻画。后来,对工艺要求极高的内画壶出现了。所谓内画壶指的是用极细的毛笔在玻璃或水晶烟壶磨砂的内壁上反画的一种工艺,而绘画的题材包罗万象,人物、山水、花鸟等。现在价值连城的精品鼻烟壶多数为内画鼻烟壶样式。

  “小众”变“蓝筹”

  过去,中国藏家对鼻烟壶不太重视,认为这只是雕虫小技,是没落的象征,无法与博大精深的书画和精美绝伦的瓷器玉器相提并论。于是,大量精美的鼻烟壶因“失宠”流到了欧洲。

  “应该说今天真正好的鼻烟壶,绝大部分都在欧洲藏家的手里。”一位专程从国内到TEFAF(欧洲艺术和古董展览会)上购买鼻烟壶的中国藏家宁先生告诉 《中国经济周刊》。据宁先生介绍,西方有庞大的鼻烟壶收藏组织,甚至“中国鼻烟壶协会”都是西方人成立的。“他们对鼻烟壶有过很深的研究,出过大量的著作,全世界优秀的鼻烟壶专着大部分都是西方人写的。”他说。

  说到鼻烟壶,藏家玛丽与庄智博(Mary and George Bloch)夫妇不得不提。目前,玛丽与庄智博夫妇共拥有1720件鼻烟壶藏品,总价值预估超过7000万美元,囊括了近三个世纪中国鼻烟壶的绝世珍品。2011年11月,他们收藏的乾隆御制玻璃画珐琅西洋仕女鼻烟壶,以2530万港元的高价拍出,创下鼻烟壶拍卖的世界纪录。

  最近几年,“小而美”的鼻烟壶开始逐渐成为价量齐飞的收藏“蓝筹”。

  “作为瓷杂收藏的一个新热点,从近期鼻烟壶专项来看,无论拍品数量、质量和成交金额都呈现出曲线上升的趋势。”西泠拍卖文房杂件部相关负责人冯悦敏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今年春拍,西泠春拍文房杂件各专场呈拍数量达到60余件之多,囊括了不同材质、工艺,足见其市场热度。

  • 相关阅读
  • 鼻烟壶内画大师张汝财

      精湛的工艺美术作品历来让人叹为观止,首届山西文博会更是佳品荟萃,令人称奇。  7月1日,在D区展厅内,记者见到了内画大师、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张汝财。他带来了世界最大的150厘米的内画屏风和直径40厘...

    时间:07-05
  • 马未都讲鼻烟壶收藏

      我们过去对鼻烟壶这种文化不太重视,认为这是雕虫小技,所以大量的鼻烟壶都流往了欧洲,今天真正好的鼻烟壶,应该说欧洲的藏家手里占了绝大部分。  ——马未都  我们最早的吸烟方式和今天是不一样...

    时间:03-04
  • 叶仲三款内画鼻烟壶

    叶仲三款内画鼻烟壶,该壶二件,为一对。...

    时间:11-02
  • 内画鼻烟壶收藏:方寸之间有洞天

      鼻烟和鼻烟壶是地地道道的舶来品,但明末清初进入中国后,很快在关内外盛行,渐渐东方化,特别是鼻烟壶,曾有人评论清代制作的鼻烟壶:“小小的鼻烟壶,集历代文化艺术精华于一炉,没有一项中国艺术工艺中能...

    时间:05-28
  • 点翠鼻烟壶弥补存世藏品空缺

    5月,灰色的天穹罩着白色古老的大英博物馆,我们跟随着亚洲艺术品部的主管杰西卡绕过主体建筑,从右侧一个隐蔽的小坡道缓缓进入工作区。 ...

    时间:05-11
  • 550件鼻烟壶精品在苏亮相

      鼻烟壶被称作是集多种工艺之大成的袖珍艺术品。今天,香港收藏家张宗宪就把他收藏的鼻烟壶精品在苏博展出。  市领导杜国玲、周向群、金明、王鸿声等共同为展览剪彩。特展共展出了由张宗宪提供的“云烟阁&...

    时间:03-26
  • 叶仲三.内画人物鼻烟壶迁酉

      叶仲三生于光绪元年(1875),卒于1945年。京城内画壶高手,他与周乐元、马少宣同被视为内画鼻烟壶的三大画匠。他的作品来源主要是晚清和民国初年社会上所流行的一些画册。如《古今名人画谱》、《飞影阁》等。人...

    时间:03-23
  • 鼻烟壶:从王公到平民的珍玩

      目前国内鼻烟壶的收藏还没有形成气候,价格较国际市场也低出许多,但随着国人对鼻烟壶艺术的不断认知,鼻烟壶市场将慢慢升温。  提起鼻烟壶,首先得从鼻烟说起,鼻烟属舶来品,吸闻鼻烟的习俗最早起源于烟草发...

    时间:05-10
  • 清朝料器内画鼻烟壶(下)

      鼻烟壶鉴定只鉴优劣不鉴真伪。清代大鉴赏家赵汝珍在《鉴赏鼻烟壶》一书中说,“古玩鉴别,一鉴真伪,二鉴优劣。先确定真伪,然后再鉴定其优劣,这是器物鉴定的常规程序,所有古玩器物的鉴别方法,无一例外,...

    时间:03-11
  • 清朝料器内画鼻烟壶

      内画鼻烟壶指使用特殊画笔深入小巧的鼻烟壶中,在内壁进行书写绘画,令其可以外观欣赏,展现中国民间艺术与书画艺术的工艺。据史料载,内画鼻烟壶自清中后期从英国传入广东。  内画必须选用透明材质的烟壶,经...

    时间:03-1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