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利平:近年的艺术品拍卖市场的确出现了很多赝品,但是“拍卖不保真”
也真的是个国际惯例。
杨之光:“拍卖不保真” 是国际惯例没错,但国际成熟的大拍卖行,如果成交后发现是赝品,他们是包退的,而且欧美国家有成熟的信用体系, 他们对送拍艺术品的审查也更加严格。如果拍品被发现有假,对拍卖行的品牌影响很大。
画集画家打假,杨之光自己注册商标
赵利平:现在的法律在艺术品领域的多个方面都是欠缺的,比如说藏家如果买到赝品,真不知道该如何维权。画家看到自己的作品被仿冒,也不知道该怎么打假。
杨之光:所以我注册了自己的“杨之光”商标及著作权,我现在在艺术品、印刷、教育等领域都注册了,任何人未经我同意在这些领域使用“杨之光”三个字都是侵犯了我的商标权和著作权,我都可以依照法律程序,提请工商部门进行查处。不管作品是临摹的还是复制的,只要是不经我同意却署上了我的名字,一概可作侵权处理。这是目前画家自己打假维权一个不得已而又有效的办法,可供其他艺术家借鉴。可笑的是,在我注册之前,“杨之光”三个字已经被抢注, 后来我向国家商标总局提出异议,才拿回了自己的商标权。
赵利平:这的确是个好办法。我知道周彦生老师给自己所有的作品,包括赠送、出售的作品都拍了照,建立自己的数据库。
杨之光:建立数据库的事情,前段时间一些拍卖行、艺术品网站也跟我联系过, 要对目前市场上流通的杨之光作品做个整理, 委托我将真品和赝品进行归类, 建立数据库。这个工程所耗精力太大, 而这个只看照片判断真伪的做法也只能打假, 不能保真, 保真还是要看真迹。所以我计划将我的传世之作都整理成集,分集出版,只要是我鉴定过的我的作品就可以入编, 不分时期不分水平高低。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所以我的家人都很支持, 以后大量的工作需要由他们来承担。我无法去一一顾及市场上所有有我署名的作品的真伪, 只能说在我这本画集中出现的作品,肯定是真的。
画家子女鉴定是否可靠?
赵利平: 画家能够自己鉴定当然最好,现在有一些人,为了将赝品“洗白”, 就花钱请一些所谓的专家出具鉴定书,然后送到拍卖行上拍。
去年这样的新闻很多,一件“金缕玉衣”案,就使多位鉴定界的权威专家受到了牵连。
许钦松(微博): 现在文物艺术品鉴定的所谓专家太多了, 很多人自己刻个章,就自封专家,成立一个鉴定委员会,收了钱就出具一份鉴定报告。
因为我国至今还没有一个行业权威或官方承认的鉴定机构, 市场需求又这么巨大,所以鉴定证书满天飞。
但实际上, 我国缺少一支高素质的鉴定专业队伍。原因有二:首先是设立鉴定专业的大专院校很少, 要培养一个合格的鉴定家, 除了自身学识外,还要大量接触研究文物原件,非常不容易;其次,鉴定师没有像律师那样的资质考核、评定,因此很多自称为鉴定家的“专家”水平如何,外行很难判定。个别鉴定家为利益所驱动, 做出违背道德操守的伪鉴定,进一步加重了混乱现状。
赵利平:去年拍出7280 万元的“徐悲鸿油画”《人体蒋碧薇女士》有徐悲鸿长子徐伯阳的鉴定, 还有他与这幅画的合影, 但随后中央美院1982 级的10 名学生联名称,该幅作品实为同学们1983 年的习作。这让很多人争论, 画家子女的鉴定是否可靠?
杨之光:要鉴定一幅书画作品的真伪,不是任何鉴定家都可以做到的,要看你熟不熟悉这个人。比如我的画,我女儿和我的一些学生最熟悉,这是很正常的。徐悲鸿那件作品鉴定出错,是因为徐伯阳在鉴定那会儿, 其实已经老年痴呆了,不具备鉴定能力,他是在模糊状态下签字的。但如果就此说子女鉴定不准确, 学生鉴定不准确,那不认识画家的鉴定家就能看准确吗? 关键是,鉴定者要负上法律责任, 一旦你签名确认作品为真了,以后若被发现是赝品,鉴定者也要负上赔付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