绑定的产业链条
有着巨大道德风险?
5月21日在得知《东方早报·艺术评论》关于艺术品查税的报道后,中央文明办慈善爱心大使、公益拍卖人王小建公开表示:“国税总局、银监会最近在严查艺术品信托、红酒信托,变相向房地产行业做资金输送问题。”他向《东方早报·艺术评论》透露:“上周带一个PE去见一位银行高管朋友时,听到他们顺口说,(这次事件)应该是追查金融违规(艺术基金给房地产输钱),其次是查税。”
艺术基金为房地产输送资金,这个管道是如何建立的?一位在海外长期参与并观察中国艺术品行业的资深人士向《东方早报·艺术评论》道出了原委。
该人士称,五六年前某金融机构曾开设内地艺术基金产品,这次邦文接受调查与该金融机构的艺术品运作关联很大。该机构除了发行艺术基金,有很多艺术平台,京沪两地均有艺术馆、参股拍卖公司等,有的基金对外宣称迅速售罄实际上是其员工认购,而基金盘子里卖不出去的东西就流入旗下的艺术馆,过一段时间再从艺术馆拿出来到拍卖公司托高价格假拍出去,然后再拿“身价高”的作品作为抵押品向银行融资,融资来的钱进入地产行业继续牟利,而如果没有艺术基金或信托的输送,根据当前的紧缩政策,国家是不允许金融机构将资金直接借贷给地产业的。
该人士特别提到,一些操作艺术基金的集团(公司)本身就有房地产业务,以公司的收藏来组织一只基金是很容易的事情。2011年,某金融机构一位高管就对记者私下表示,他自己也购买了房地产信托,20%~30%的回报去年让他大赚。
前述人士进一步表示,某金融机构为艺术品架设这么多的平台本无必要,但是必须一环扣一环,以防任何一环的损失而对投资者无从交代。一旦拥有了金融机构这个终极平台,一条龙一手遮天就很容易操作,除非被人调查,否则隐秘的链条是很难揭开的。但是就目前情况看,这套游戏方法已经被相关部门了解并开始审查。
该人士向《东方早报·艺术评论》透露,五年前某金融机构着手设计艺术基金时,曾找来业界同仁咨询。当时他们尚无艺术基金团队,在与业界同仁沟通时提到:“我们并不熟悉艺术品市场,不会将所有资金放进艺术品市场,会用七八成资金打新股、二三成资金购买艺术品。”但该业界同仁表示,一个缺乏团队,仅由内部完成审计报表相关工作,且实际投进艺术领域资金量少,无法分出长短线购买艺术品的机构,合作起来风险较大,遂未达成合作意向。
据称,2009年该金融机构的某基金清盘时,正遭遇金融海啸席卷全球,按照当时拍场上的价格,该基金是亏损的。然而彼时,国家提出艺术品金融化的发展方向,该金融机构受到了来自高层的压力,第一步不能失败,于是在获利了结时将账面盈利做到了10%以上(实际为12.75%)。前述人士表示,如果以实际买卖中间的暗盘价差来算,该金融机构仍然不会亏钱,只是获利减少而已。2009年清盘时没有卖掉的作品,就放进了免税的艺术馆,后来再包装成其他的基金,基金标的放在拍卖公司炒一炒,炒高了再去融资。
据上海一家投资杂志于2011年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当年国内近30家艺术品基金公司已发行成立了超过70只艺术品基金,基金初始规模总计57.7亿元。”其中,北京邦文当代艺术投资有限公司基金规模4.6亿元,位列第三。
在外界印象中,邦文的品牌宣传力度向来走在各家艺术基金公司之首。但步入2012年,邦文除了在4月对外披露其与渤海银行、中融信托合作的一年期“中融——邦文传家宝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取得14.85%的总收益之外,对诸多采访都表示了谢绝,突然之间变得低调起来。一位资深艺术基金报道记者近期也感到采访邦文已不如先前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