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述人士这样解读邦文公司态度的扭转:“2012年,很多艺术基金要陆续清盘退出了,但是从去年国内秋拍的行情看来,市场开始下滑,这势必对基金标的的退出造成障碍,如果先前买进的作品品相不太好、不很精,拍出去就有困难,因此今年基本没有艺术基金开始谈自己的情况。”
据知情人士透露,包括出现在前述杂志统计名单内的以及这30家外的一些基金公司,面临盘子经营不下去的尴尬,于今年初开始寻找业内同行接盘并开出不少优惠条件,但是鉴于脱手方要求接手方无论标的好坏必须阖盘接过,导致彼此间的磋商很难进行下去。
对艺术基金行业深有研究的业内人士表示,在目前的艺术市场中能中规中矩做艺术基金的公司少之又少。如果说艺术信托尚且需要经过信托、银行的层层风险评估,那么以有限合伙形式进行的艺术基金,则其中很容易产生“猫腻”,在藏家手里买卖画作不需要开发票,签订合同的细节也不可能透明并被监管,做基金的人心里很明白,只要心一狠走歪路实在太容易了。
面对国内艺术基金的乱象和风险,接受《东方早报·艺术评论》的这位海外业内人士深感无奈。“国外对艺术品投资的概念是非常反对的,因此在国外做艺术品基金的阻力是很大的。不懂艺术的人不会选择投资这个领域,而懂艺术的人,推崇的是收藏不是投资。以收藏为导向的国外艺术市场,艺术基金的份额可能只占据市场的2%多,资金的影响力有限;但以投资和投机为导向的国内艺术市场,几十亿元的资金就是大户,能够操控市价了。”
一位供职2011年中国艺术品基金排行榜前十位的某基金工作人员张平(化名)告诉《东方早报·艺术评论》:“我们公司的标的退场通常选择比较大型的拍卖行,根据不同拍卖行的擅长相应选择送拍,合作的拍卖行北京上海杭州的大型拍卖公司。”
据了解,在目前国内艺术基金行业内,“邦文基金-传是拍卖”、“国投信托-保利拍卖”是两个具有代表性的基金(信托)与拍卖行产业链模式。一方面,艺术基金圈内人士曾谈道:“打通基金和拍卖公司两个渠道的优势是,既能利用拍卖公司既有的艺术品收购渠道,为基金收购到高价值的艺术精品,又能规避拍卖公司高达15%的拍卖佣金。而在目前基金退出渠道相对缺乏的情况下,拍卖公司是无法选择的最佳渠道,‘通吃’可以最大限度降低退出费用,保证基金的盈利。”但另一方面,前述人士已反复指出一条龙产业链中存在的猫腻和风险。
张平也指出,“某信托在拍卖公司的小拍上吃货,选出其中的精品在大拍上想办法高价出手获利,但拍不出去的标的还是有艺术信托来消化,最终为这些买单的还是投资人。这样形成的一个艺术基金或信托与拍卖行绑定的产业链条,是存在道德风险的。”
另外,根据用益信托工作室的统计,2011年艺术品信托发行规模为550075.5万元,比2010年发行规模75750万元,增长626.17%。
5月22日,《东方早报·艺术评论》试图向邦文基金的一位副总裁就上述相关内容进行沟通,但对方获知采访意图后明确表示“谢绝一切采访”。
艺术品税鲜有研究者
一个行业黄金时代的结束?
《东方早报·艺术评论》在21日的文章中同时表示“高征税降低艺术品市场活力”。一位经济界人士随后则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认为,从社会效用层面来看,艺术品有教化功能,有很强的正外部性,应该低税、免税甚至补贴;从实际情况来看,艺术品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投资品,在发挥金融功能,应适度收取税收;从价格弹性来看,艺术品价格节节攀升,显然对价格不敏感,根据反弹性法则,应该收重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