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做艺术品经纪人的朋友告诉记者,他经常带海外藏家到内地跟艺术家买作品,从来都是在艺术家家里或工作室直接交易。而多年从事这一行当积攒起来的人脉关系,也让他跟艺术家能拿到低于市价的“工作室价”。类似的私下成交、“家里拿”现象十分普遍。而付款则采用香港开户转存外汇的方式。
可以说,艺术市场缺乏系统行业法律法规和有效监管、缺乏对各个环节的有效监察,比如经纪公司的专业资格及监控、艺术品交易的版权登记等,甚至艺术品真假难辨,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艺术品纳税的良性循环,导致艺术品税收流失。
另一方面,迫于高额税费的压力,内地一些艺术品机构、画廊和藏家选择了一些“避税”的方法,最常见的就是私自携带、临时入关和低价报关。其中,按照国家规定,临时入关的展品只能按照报关期限滞留,对于不得不再出关的艺术品,一些机构或个人则会用伪作进行替换;低价报关,则需要承担运输过程中损坏、遗失,而只能按入境报价来赔偿的风险。因此,像诺亚这样业内运输服务很好,且能帮客户逃避高额税款公司就成为大宗艺术品运输的首选公司。“‘诺亚’通常会帮客户避税,尽管这样做也并不能为‘诺亚’本身带来更多收入。加上他们对艺术品运输服务很到位,即便价格跟同行比偏贵,国内很多大买家还是会选他们做(运输)。”一位业内知情人士向记者透露。
这位业内人士还向记者透露,对于价格偏低、但携带不便的作品,他的做法往往是选择“杂牌”运输公司。这类公司通常会通过“分路段”的方法逃税。“比如说,我从香港买的东西会先运到深圳,再从深圳运到杭州,再到北京。”他说,“有时候会分四五段运输,但是总费用要比正规缴税便宜很多。一件20万元的油画,运回来也就花七八千的运费。税肯定是逃掉了。”
一位海外运输公司的业务经理告诉记者,他们公司一般承接艺术品运输是由与“海关”有关系的人员办理“买单”手续,只要交一定的钱,就可办理一般货品的手续,按普通货物报关。“艺术品,特别是油画一般不会查,但是古董出口的话,风险会很大,但也能做。”他说。
据不完全统计,1985年,我国的艺术品进口额只有1600万欧元,但是到了2010年,这个数字保守估计也有8.1亿欧元,艺术品的进口份额也在25年的时间里从微不足道的0.4%增长到了5%。2010年,联合国公布的从中国香港地区进口到中国内地的艺术品总额为1270万欧元,而据中国政府的官方统计,则只有170万欧元。
但另一方面,如果按现行税率测算,艺术品需要缴纳的税金要占到艺术品总价格的四分之一。这对于一般的艺术品进口来说是笔不小的数额。(东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