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纸是中国古代用于书写和绘画的纸。宣纸起于唐代,历代相沿。宣纸的原产地是安徽省的泾县。此外,泾县附近的宣城、太平(今黄山市黄山区)等地也生产这种纸。到宋代时期,徽州、池州、宣城等地的造纸业逐渐转移集中于泾县。当时泾县为宁国府管辖,宁国府治在今宣城,宣城为宣纸集散地,所以这里生产的纸被称为“宣纸”,亦有人称泾县纸。
“轻似蝉翼白如雪,抖似细绸不闻声”,恰如其分地描绘了宣纸的形态。洁白稠密、韧而能润、润墨性强、纹理纯净、易于保存、不会褪色等特点,更让宣纸有了“纸寿千年”的美誉。宣纸还具有独特的地域性,就像只有茅台镇能生产茅台酒是同样的道理。
2012年春拍,北京都市联盟拍卖公司推出了“中国陈年老宣纸专场”。这个专场共包括六十余个标的近百刀宣纸,年代从清末民国直至2008年奥运期间;品种涵盖了宣纸的三大品牌——红星牌、红旗牌、鸡球牌。据悉,这是历史上宣纸第一次作为拍卖专场的形式出现在拍卖会上。150余刀以“红星牌”为代表的陈年老宣纸共拍得265.7万元。不仅所有标的百分百成交,并且创下多项新纪录。被认为现仅有一刀存世的“红星牌”公私合营时期四尺黄料夹宣,以落槌价38万元夺魁,一刀曾经荣获1984年国家质量金奖同批次的“红星牌”净皮四尺单宣拍得16万元,这个拍卖结果大大超乎人们的预期。从成交情况来看,在同年代前提下,藏家们更为青睐大纸、特殊品种和题材宣纸。
自古以来书画名家都有收藏宣纸的习惯,现在收藏群体逐渐扩大。藏品都遵循着‘物以稀为贵’的原则,如今宣纸的产量和需求不成比例,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何况宣纸以陈年老纸为佳,这也反映了藏家对宣纸珍稀性和保值、增值性的高度认可,也让人们对宣纸未来的升值空间充满了期待。宣纸作为一种收藏品,有一种象征性意义。宣纸本身有很高的内在文化价值、内在文化属性,而且它和书画是紧密相连的。加上宣纸还有一个特性就是纸越好画家运用得越好。大书画家必须要收,那些想求得画家字画的大收藏家会拿老纸跟画家交换,这样一来,宣纸的特性除了单纯收藏以外,还成为收藏者跟书画者交流的一种媒介。(新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