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有亲戚跟他们讲,这法律顾问也曾说,他了解出版社这边的详情,可以为他们代理。
至于这价值70多万元的金币,其实是目前齐家得到的数额最大的一笔赔偿。
当时齐家有将近20个案子在沈阳起诉,社会关注度极大,其中有关纪念金币的这一起,被定为“知识产权日经典案例”。当时法院邀请社会各界旁听开庭,齐家376万元的诉讼标的似乎很有希望。
“对方看到这个阵势,就要和解,给我们70多万元。”于锦江说,本来他们并不同意,结果对方亮了“底牌”。
“人家拿出工商登记,注册资金就10万元。我们要是不和解,70万元都没有了。”齐秉颐说,那时他们为取证买金币,加上诉讼费等等开支,算起来已接近10万元,只能“见好就收”。
另有一起,齐家诉讼标的10万元,出版社答应8万元和解。于锦江、金南日来找齐秉颐,“我得给律师面子啊,两万就不要了。”结果过了几天,对方找于锦江说:不和解了,法院判多少是多少,判10万就认了。
缘由是:出版社是国营单位,这8万元赔偿哪个领导点头,就是哪个领导担了。可这责任,没人愿意担。
那就接着打吧!
官司打到现在,于锦江说,有些已僵住了。
“比如天津那个出版社,我们知道它出了100多本。现在就起诉它1本。要是好好谈,顺利解决了,其他都好说。不然,我们把剩下的也一起打。当然,这对我们来讲,压力也很大。”他说,最早起诉的几家现在都还没结果,两边如今都已经下不来台了。
齐秉颐说,本来打这些官司的目的是赔礼道歉为主,可这都做不到,那就只能走经济赔偿这条路了。“齐家打这官司本来不是为钱,咱们好说好商量,我说不定还不要钱。”
他说这话,不像是装假。
让齐白石和HelloKitty竞争
2002年,有个满口台湾腔、身材瘦高的年轻人找到齐秉颐。他就是郭羿承。
郭羿承从小学画,偶然把自己的作品印在T恤上,结果发现这种艺术衍生品比自己的画还要好卖,于是在1996年创立了一家名为Artkey艺奇的艺术授权公司。简单地说,就是从艺术家那里获得授权,然后出售其版权,是谓“文化中介企业”。
他说,自己一直钟情于齐白石的艺术作品,“有形、有神”,后来到大陆拓展业务,第一个对象就是齐白石。
齐秉颐和郭羿承相谈甚欢,北京的齐家人还陪他去湘潭的白石老屋逛了逛。
后来,郭羿承就提出了版权授权的请求。
南北两边齐家的主心骨,与郭羿承又长谈了一次。这次谈话有五六个小时长,郭羿承回忆说,齐家两位先生抽烟熏得他快要过敏了。
齐家一门有不少都是搞艺术创作的行家,提出的问题包罗万象:艺术授权是否会降低老爷子作品的艺术价值?艺术版权保护期到期后怎么处理?……
最后谈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