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以后,他虽然抱病工作,却在短短的四年里,画了大量英雄模范人物的肖像,为志愿军战士作画,着手创作毛主席在欢庆解放的群众中,以及鲁迅与瞿秋白等作品,并深入火热的建设生活,计划创作巨幅油画,直到病发逝世。
徐悲鸿的艺术成就是杰出的,他是赢得了世界声誉的艺术大师,并为宣扬祖国文化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徐悲鸿又是一位卓越的美术教育家。他曾多次讲过,美术教育是他第一位的工作,创作活动只居第二位。他之所以要把教学工作放在第一位,是因为他痛感当时中国美术的颓败,深知复兴美术事业是整个民族的事业,需要有一代接一代的人去努力,不是靠一个人画几张画就能发扬光大起来的。加之,他少年时期历尽颠沛流离,深知求学之苦的遭遇,使他推己及人,对不能入学的贫苦青年美术爱好者,内心寄予深切的同情。可以说,在他开始学画的同时,早已立下志愿,要以复兴中国美术为己任。与其说他对美术教育工作比美术创作有更大兴趣,不如说他对培育美术人材有更大的责任感。
1917年,他22岁被聘为北京大学(微博)画法研究会导师。1928年,他留学归国后,热情支持了田汉同志筹划的上海南国艺术学院,并任美术系主任,发现和培养了一批有才华的学生。同时他受聘于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在这个学校任教十几年,积极支持进步学生,严格要求,诲人不倦,为我国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美术力量,其中不少人已经成为我国著名美术家和美术教育的中坚力量。1929年,经蔡元培先生推荐,徐悲鸿受聘任北平艺术学院院长,他矢志改革美术教育,与守旧思想和反动势力进行了顽强的斗争。任职期间,聘请当时受人冷落的杰出画家齐白石为教授,并亲自接送陪同他给学生上课。1940年,曾应印度诗哲泰戈尔邀请,赴印度国际大学讲学。1942年,他创办中国美术学院,这是创作研究机构,聘请了一批著名美术家和年富力强的中青年画家任研究员、副研究员。1946年,他受聘为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广泛团结和聘请了在社会上有影响有能力的美术家到校任教。这所艺专成为新中国中央美术学院的前身和基础。解放前夕,党组织多次秘密与徐悲鸿先生联系,他欣然接受了毛主席、周副主席希望他“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离开北平,并尽可能在文化界多为党做些工作”的嘱托,坚定地团结了一大批教员和北平美术界画家,迎来了解放。新中国成立以后,艺专改组为中央美术学院,他担任院长,勤恳工作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为人民的美术教育事业作了宝贵的奠基工作。(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