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4日,一名22岁的年轻人徒手击碎故宫翊坤宫玻璃致使文物受损,这一突发事件让故宫再度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昨天,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向媒体通报事发经过。监控录像显示,肇事男子毫无征兆地冲向翊坤宫砸碎玻璃,整个过程仅15秒钟。单霁翔表示,故宫面临的安保问题千奇百怪,将逐步升级安防系统,其中给重要展室安装防砸玻璃已进入日程。
事件回放
事发过程仅15秒钟
昨天,单霁翔向媒体公开两段翊坤宫事发时的监控录像。第一段录像显示,5月4日11时08分46秒,身着红色条纹T恤衫、手挽蓝色上衣的肇事男子出现在翊坤宫门外。他身边没有随行人员。
另一段录像显示,11时08分50秒,肇事男子进入翊坤宫院中。当时院内游客不多。该男子没有与任何人交流,快走几步来到大殿台阶下,然后突然加速冲了上去。由于翊坤宫大殿玻璃前没有监控录像,看不到男子砸碎玻璃的画面,但可以看到这名男子冲上台阶后,周围观众全部闪到一边,有的女性游客似乎还在掩面惊叫。很快肇事男子又出现在画面里,准备离开,被赶来的工作人员堵在台阶上。
根据监控录像记录,从男子进院到被控制,整个过程只有15秒钟。
当事人说
肇事男子言语古怪
据故宫开放管理处负责翊坤宫看护的工作人员赵楠描述,当时听到一声敲击玻璃的声音,他向观众大声提醒“不要敲玻璃”,并迅速接近发出声音的地点,与此同时听到玻璃碎裂的声音。他立刻冲上前,将把窗户玻璃打碎并转身准备离开的一名肇事者当场擒获。
赵楠回忆,在询问中该名男子语无伦次地说:“我不砸玻璃,玻璃就砸我”,“应该找个人少的地方”。他随后立即上报保卫部门,保卫人员赶到后及时保护现场,疏散了游客。
单霁翔表示,当时肇事男子一只手血流如注,本着先救人的原则,故宫两名驻院急救医生在两分钟内赶到,进行了止血和包扎处理,并拨打了120。该名男子在医生和公安民警的陪同下乘坐120急救车到达北京医院,后又转院至积水潭医院。诊断表明该男子“右手多处皮肤裂伤、右手中指伸指肌腱断裂”。经治疗后,公安机关将男子带走进一步调查。
安防升级
重点展室加防砸玻璃
昨天,翊坤宫的玻璃已经更换完毕,恢复对外开放。据介绍,被砸坏的玻璃为1949年之前安装的,属于翊坤宫原状陈列文物的一部分。
站在翊坤宫的大殿外,单霁翔表示,这起砸玻璃事件发生后,故宫的重点展室将逐步安装防砸玻璃。“这些玻璃可以耐受铁锤的击打,还能隔绝紫外线”。
单霁翔同时表示也有一些困惑,需要今后摸索解决。首先,故宫一些原状陈列展示的大殿,内部光线较暗,使得观众不得不趴在玻璃上看。可根据文物专家的意见,这些大殿内不能通电照明。“如果今后殿内可以照明,就可以在殿外安装1米防护线了”。
其次,有人在网上质疑,为何要把文物摆在窗前。单霁翔表示这也是很纠结的事情。根据历史情景复原,条案就是放在窗台边。为何一定要在条案上摆放真品呢?“这也是为了让观众看到更多故宫文物,我们也知道放在库房里安全,但和博物馆的服务宗旨相悖”。
还有一点纠结之处就是要给大殿加装防砸窗。单霁翔表示,这种做法实施后,会提升文物的安全,但会影响大殿内的观赏效果,希望观众能够理解。
受损鉴定
文物受轻伤可修复
据故宫博物院提供资料,此次受损的铜镀金转花水法人打钟为清宫旧藏,18世纪英国制造。其底部内置机芯,正面有三组料石转花。底部上方四角亦安设转花。文物中部为三株棕榈树及水法装置。棕榈树托起上方的圆形时钟,钟上立一敲钟人,与钟表机芯联动,可报时,为国家二级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