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商山收藏 > 品茗聊天

水墨年轻化是否等于年轻人上位了

2013-08-29 09:26:50 来源:

  记:前面谈了很多水墨画内延和外延的东西,您是怎么看待“上位”问题的?“上位”说明您具有一定的优势,您觉得这种优势在哪儿?

  史晨曦:这个问题与艺术本身没有直接关系。能不能上位,答案往往是在比较中产生的。在一定的时间内能不能超越或赶上上一辈,我们说了不算,是作品的品质、市场和时间说了算。我只能把我们这一代与上一代人的诸多成长模式做一个对比来作为参考:

  成名模式不同:上一代艺术家与策展人是共同成长起来的,办一个成功的展览可能会红遍大江南北。说的功利一点,现在的年轻人已经认识到网络时代想要一炮走红很不现实,必须大家联合起来集体亮相,并且不断地刺激眼球才会唤起人们的注意。

  创作经历不同:上一代人经历的是计划经济时代,全国美展是他们唯一的出路。要么画宣传版,要么画连环画,个人思想的表达与对社会的反思与关注受到了极大的限制。而现在的年轻人所受到束缚显然要小得多,他们也早熟得多。

  进入市场的方式不同:上一辈人在成长阶段进入市场的机会很少,而可供现在年轻人选择的路径是多样的,比如一级市场、二级市场、文化投资机构、私人收藏家,等等。你可以选择与他们合作也可以与他们保持距离,如果东西好,在这个时代已经不太可能被埋没。

  学习途径不同:七八十年代成长起来的人能看到的艺术资料很有限,去趟故宫[微博]就算享受“饕餮盛宴”了。这就需要强迫自己不断去创作,所以那个时代艺术家的创作能力很强,这是不争的事实。我们现在见得很多,但创作能力反而弱了很多。吃得多了,消化反而成了问题。

  总之,艺术圈不同于企业产品的更新换代,“过气”是暂时的,活跃也是暂时的,学术能力才是根本,影响力才是硬件条件,还要看是你的东西在迎合市场还是市场主动选择了你,也就是自己的创作动机。这个问题很要命,谈上位,我认为为时尚早。

  记:史晨曦认为“为时尚早”,看来是持谨慎态度,下面我们听一下陈子丰的看法。

  陈子丰:我们都是时代的产物。当代也好,传统也好,过去一百年再看今天的画都是传统的,只有品质的好坏与境界的高低之分,水墨年轻化应该是一个趋势,只是我觉得所谓的“传统”与“当代”正在互相融合。虽然都有一个理论上的分法,但都在互相借鉴,死守着老祖宗的东西毕竟很难走出来。现在很多人都是打着水墨的旗号在一起做事,包括70后的新水墨阵营也涵盖了很多工笔和传统的山水。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不论社会的反响如何,水墨年轻化应该是个必然趋势。

  对未来的规划——你怎么做?

  记:谈到规划首先就要就看到努力方向,你在规划中最为看重的是什么?

  马龙:我觉得必须要清楚地看到年轻人最缺失的是哪一块。

  首先是中国画的书写性,这是中国画很内在、很深厚的东西,可能80后甚至上一代人都还存在一定的欠缺,比如书法艺术,这是制约年轻人最大的障碍。这跟时代有关系,跟我们的教育方式也有关系。对书法的解读难度其实要比绘画更大,而整个社会对书法的解读能力都在逐渐下降,整个社会的审美趣味对书法的需求也在下降,这也是80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需要解决的问题。

  其次,现在的年轻人们更愿意表现有形的形象,古人也在画形,但古人是通过画形来传达更深层次的东西——形之外的东西,包括笔墨的特性。笔墨本身具备审美功能,是可供人品赏的。现在从事传统中国画的年轻画家与古人修身、修心的整体状态有很大的差别。

  总的来说,我个人还是选择“诗书画印”的整体安排,也就是“文”的修炼不能脱离大的文化背景。具体而言,比如书法对绘画的影响,印章对书法、绘画的影响,以及诗词、诗文对这几方面的统筹作用。我做的是传统的功课,同时我也非常关注年轻人的尝试与样式探索,但反映在我作品当中又不完全是传统的单一面貌。现在我们年轻人的规划更重要的是审美认识与审美意识的提高,最终反映到作品的审美价值。

编辑:苏春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