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龙年,我刻这个龙年印章,提前预祝广大市民中秋节、国庆节双节快乐!”26日,江苏无锡水秀社区一位74岁的老人吴锡春拿出刚篆刻的一方印章,沾上印泥,再用力一压,宣纸上,顿时呈现一条特殊的“龙”字。这款名为《中国龙印》的作品由汉、壮、藏、回、蒙等56个民族的名字组成,凝聚着吴锡春老人80个日夜的心血。
在吴锡春不足20平方米的书房中可以看到,高高低低的格子上,各种石料堆砌成的小山,甚是壮观。“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朗朗上口的曲调在老人的嘴里缓缓而歌,刻刀在一块块石料下留下苍劲的痕迹。吴锡春坦言,其就是想用自身的爱好展示中国的图腾——龙。
“16个比划分别用民族印拼合,近看是一个个小印章,远看却是中国‘龙’字,阴阳面因着色不同而使得整个龙字有了浓淡不一的变化,好似书法用墨的起落有致。”谈及创作灵感,吴锡春表示,为展现中国汉字的结构,在此次《中国龙印》的创作中,他将繁体龙字化整为零,并用汉、壮、藏、回、蒙等56个民族的名字刻成一方方印章,继而用这些印章组成繁体字“龙”。
据悉,现年74岁的吴锡春老人篆刻艺龄已逾40年,自1972年部队转业后,其便潜心篆刻技艺,累计印章500多枚,人物肖像、书画落款等都是信手拈来,此次《中国龙印》的创作,更是凝聚着其80个日夜的心血。(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