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是商洛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最困难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多重冲击和严峻挑战,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保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工作主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扩大内需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力以赴保增长,经济形势整体回升向好,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展,为实施"十二五"规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全市生产总值225.12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6.65亿元,增长6.4%,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0.7%;第二产业增加值84.4亿元,增长15.8%,占37.5%;第三产业增加值94.07亿元,增长15.8%,占41.8%。人均生产总值9411元。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07.6亿元,占全市生产总值47.8%。
二、农业
2009年全市克服了天气干旱和疫情对全市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确保了农业生产良好的发展态势。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81.56亿元,增加值46.65亿元,增加值按可比价计算增长6.4%。2009年粮食总产量为67.65万吨,较上年增长13.8%。其中夏粮产量25.88万吨,秋粮产量41.77万吨。
林业生产方式发生转变,经济林快速发展。全年全市积极转变林业生产方式,壮大经济林业产业,完善林权制度改革,实现了林业生态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政策扶持力度大,畜牧业发展态势良好。2009年全市积极加大对畜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群众养殖信心增强,畜禽存出栏全面增长,畜产品产量提高。 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农业机械总动力67.4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4%。实际机耕面积58.18万亩,比上年提高7.6个百分点。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32.2亿元,比上年增长15.1%。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02.79亿元,比上年增长28.7%,其中轻工业实现产值14.82亿元,增长58.5%;重工业实现产值87.97亿元,增长24.7%。股份制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实现产值80.5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78.4%,增长35.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8.84亿元,比上年增长16.3%。产销率实现84.4%,重工业实现85.2%,轻工业产销率实现84.3%。工业销售产值为86.74亿元,比上年增长21.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5.11亿元,下降29.7%。总资产贡献率11.71%;资产负债率67.82%;成本费用利润率13.55%。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保持增长趋势。 2009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43.66亿元,比上年增长 22.64 %。全市资质以上建筑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市累计完成建筑业总产值 39.01亿元,比上年增长36.07%,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完成 7.45亿元,增长54.8%。全市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39.01亿元,实现利润 2.05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 294.7万平方米,其中实行投标承包面积284.9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151.2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0.34亿元,比上年增长33.8%。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191.41亿元,增长43.5%;农村固定资产投资9.67亿元,增长11.3%。项目建设成效显著。争取中省投资项目836个、资金16.7亿元。落实项目前期经费6388万元,完成重大项目前期工作100个。实施的100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22亿元,比亚迪公司100兆瓦太阳能电池、九龙矿业公司钼采选等重大项目建成投产,金岭金矿东沟选厂生产线投料试车一次性成功,延长氟硅产业园区、西部鑫兴公司钼业深加工等项目顺利推进,商漫高速公路建成通车,西商高速二线、西康及西合铁路增建二线开工建设。330千伏张村变增容改造工程全面启动,440个低压改造工程建成运行。修建基本农田8.62万亩,发展节水灌溉3.66万亩,开发整理土地3.5万亩,治理土地4.1万亩。市区5条道路改造、丹江公园二期、江南惠民小区廉租房工程全面完工,龟山风景区、丹江立交桥、市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市体育中心等工程加快实施,中心城市已创建成为省级园林城市。六县一批扩容提质美化工程取得新进展,8个省级重点镇建设规划全面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