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市体育中心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县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日益完善,城乡群众的健身环境和条件逐步改善。2009年成功举办了全市第二届运动会。
2009年末全市拥有卫生机构494个,其中医院(含卫生院)177家。卫生机构床位6071张,其中医院(含卫生院)病床5398张。卫生机构人员8605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7104人,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助理)医师2856人,注册护士1969人。2009年全市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农民202.98万人,参合率达96.9%,参合率继续名列全省第一;全市建成标准化村卫生室1690个,占行政村总数的94.15%;全面开展为农村孕产妇免费住院分娩、为孕妇补服叶酸片工作;开展为15岁以下儿童补种乙肝疫苗和为12岁以下补种乙脑疫苗,乙脑、乙肝疫苗补种接种率达98.66%和99.52%以上;开展了为65岁以上老人免费健康检查工作。
九、资源、环境、社会治安、安全生产
年末耕地总资源192129公顷,常用耕地面积131579公顷。年内减少耕地904公顷,全年建设占用耕地729公顷,因灾废弃耕地64公顷,退耕还林还草占地67公顷,耕地改为园地7公顷,其它37公顷。年内新增耕地1299公顷,其中废弃地利用795公顷,围垦81公顷,园地改为耕地70公顷,新开荒地面积50公顷,其它303公顷。
全市水资源拥有量46.9 亿立方米。2009年用水总量 25925 万立方米,其中灌溉 12575万立方米,生活用水 5585 万立方米,工业用水 4389万立方米,林业用水552 万立方米、渔业用水122万立方米。
全市已发现的矿种为60余种,开发利用的50种,已探明矿产储量的46种。其中大型矿床15处,中型矿床24处。探明储量居全省首位的有铁、钒、钛、银、锑、铼、水晶、钾长石等20种,居第二位的有铜、锌、钼、铅等13种。具有矿种多、分布广、找矿和开发利用潜力大的特点。
2009年全市狠抓污染减排,强化环境执法,坚持在发展中加强环境保护,通过加强环境保护保障科学发展、促进率先突破发展,全面完成年度环保目标任务。环境监测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全市空气质量达到或好于二级的天数355天,比去年同期增加10天,名列全省第二;空气污染综合指数由2008年的1.82下降到1.61,是全市有监测记录以来空气环境质量最好的一年。丹江、洛河等6条河流监测断面达标率由2008年的94.7%提高到100%,丹江出境水质达Ⅲ类标准,全市城市饮用水源保护区水质达标率100%。
据省上调查,商洛市公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为92.53%,连续四年排名全省第一;知晓率比去年增长了5.82个百分点,继续排名全省前列。商南县被中央综治委评为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平安建设示范县。目前,全市已有5个县区已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平安县",占全市县区总数的71.4%,名列全省前茅。
2009年全市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343起,比上年减少117起,下降25.5%。死亡151人,比上年减少28人,下降15.7%;受伤212人,比上年减少71起,下降25.1%。直接经济损失607.9万元,增加206.4万元,增长51.4%。没有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安全生产事故。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
十、人口、人民生活、社会保障
2009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39.48万人,全年人口出生率10‰,死亡率7.01‰,人口自然增长率2.99‰。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57元,增长23.1%,农民人均纯收入3002元,增长20.5%。全市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2203元,增长18.9%。
城乡居民储蓄增长。2009年末全市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08.17亿元,人均储蓄8702元,增长19.5%。
民生民本持续改善。完成民生八大工程投资20.6亿元,其中实施基本建设类项目1454个,投资13亿元。承诺的10件实事全部完成。各类保险覆盖面继续扩大,各项社保基金按时足额支付。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30%。为残疾人办了10件实事。建设经济适用房20.3万平方米、廉租房25.6万平方米,为3080户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发放租赁补贴549万元。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困难和饮水安全18.38万人。启动建设了53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115个扶贫重点村,搬迁贫困人口1741户7431人,筹措产业发展资金1960万元,投放扶贫贴息贷款2.13亿元,扶持贫困户14598户,解决了11.43万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