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经济持续回暖的大背景下,今年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延续了去年四季度以来持续上扬向好的发展态势,呈现出"高点开局、高位运行"的良好发展势头,实现了首季"开门红"。1-3月份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30亿元,同比增长57.7%,高出全省增速12.1个百分点,实现工业增加值8.09亿元,同比增长35.1%,高出全省增速6.1个百分点,总产值和增加值增速均位居全省第一,回升态势进一步发展。
一是工业生产上扬向好趋势明显。今年一季度,全市规模工业在去年持续回升的基础上,增速明显攀升。元月份工业生产开局良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9.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5倍,2月份完成产值8.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74.5%,1-2月份,累计完成产值18.04亿元,同比增长71.6%,一季度完成产值30亿元,占全年目标任务的20.7%,同比增长57.7%;完成增加值8.09亿元,占全年目标任务的18.8%,同比增长35.1%。
二是重快轻慢,各类经济类型齐头并进。1-3月份,重工业完成产值26.3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87.7%,增长高达93.6%,高出全市规模工业增速35.9个百分点。轻工业完成产值3.7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2.3%,增长13.8%,重工业增速比轻工业增速高出了79.8个百分点。1-3月,国有企业完成产值5.26亿元,增长48.9%,集体企业完成产值0.41亿元,增长33.8%,股份合作制企业完成产值0.4亿元,增长7%,股份制企业完成产值23.6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的78.7%,增长89.7%,成为拉动全市工业增长的主要主力军。
三是工业产销率稳步提高。1-3月份,全市规模工业实现销售产值25.85亿元,增长112.1%,高于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速54.4个百分点,产销率86.2%,月均提高一个百分点,其中轻工业产销率78.5%,重工业产销率87.2%。
四是支柱产业主导作用明显。1-3月份,现代材料、现代中药和绿色食品三大支柱工业完成产值25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的83.3%,同比增长63%,高出全市规模工业增速5.3个百分点。其中现代材料完成产值22亿元,同比增长106.6%,现代中药完成产值2.17亿元,同比增长1.8%,绿色食品完成产值0.84亿元,同比增长22.6%。
五是市县区工业全部实现增长。在以精锌和钼精粉为代表的工业产品产量迅猛增长的带动下,市县区工业八大块工业生产均呈现较快的增长势头,特别是市属企业和洛南县,产值增速分别达到1.5倍和1.3倍。商州、商南、柞水三县区也分别达到42.5%、38%和69.9%,丹凤、山阳和镇安三县增速略低,分别为16%、22.4%和18.6%。
六是重点企业生产快速增长。1-3月份,全市30户重点监测企业完成产值19.7亿元,占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的65.7%,同比增长97.3%。其中:商洛炼锌厂完成产值5.9亿元,增长1.8倍;大西沟矿业公司完成产值1.9亿元,增长73.8%;洛南九龙矿业公司完成产值1.7亿元,增长2倍;柞水宝盛贵金属公司完成产值1.3亿元,增长6倍;山阳必康公司完成产值0.75亿元,增长28.2%;西部鑫兴公司完成产值0.7亿元,增长59.1%;五洲公司山阳分公司完成产值0.6万元,增长19.2%。
七是主要工业品产量增长迅猛。1-3月,以锌锭、钼精矿和五氧化二钒为代表全市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迅猛增长。其中:锌锭产量3.6万吨,增长1.85倍,钼精矿产量1835吨,增长1.95倍,五氧化二钒产量3135吨,增长1.22倍。其它主要工业产品生产也不同程度加快,铜选矿产品660吨,增长100.5%;黄金260千克,增长122%,中成药1100吨,增长29.5%;铁精粉25万吨,增长18%,工业硅2500吨,增长15%;水泥32万吨,增长12%。
一季度全市规模工业的快速增长一是各县区党委政府按照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的要求,进一步加大了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扶持力度,企业生产热情较高。二是受经济大环境好转的影响,随着经济的回暖,全市工业产品价格逐步上涨,且去年一季度为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我市工业经济最低迷的时期,同期基数较低。三是随着市场环境的逐渐好转,我市停产企业逐步减少,一季度全市停产企业比去年同期减少29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