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报讯(周银祥 王保中)“啧啧,看看这些女人做酒席当大厨,荤素凉热,样样齐备,不慌不忙,这么多人吃饭,也没见出错,不简单。”近日,笔者在商南县魏家台镇寇家村一村民结婚喜宴上听到的感叹。
被称赞的是正在厨房忙碌的王海荣等8位当地女“大厨”,只见她们炒菜、切菜、配菜,分工合作,配合默契,忙而不乱。平日见惯了男性主厨,这会儿七八个男性村民却干着收拾餐桌、端盘上菜的助手活儿,颇觉新鲜。
问起这些35岁左右妇女走俏的缘由,源于一年前秋天。一家修新房的村民要摆酒答谢亲朋好友的相助,却找不到厨师,因为青壮年男性大都外出打工去了。村里留守在家饭菜做得好的女人被恳请,于是王海荣、胡春连等几个村民眼中的“巧娘”被“逼上梁山”,捏着胆子上阵了,结果大家吃得很满意。从此以后,村民婚丧嫁娶做酒席纷纷请她们主厨。开始只是换工帮人情,慢慢开始走“市场经济”,收取少量费用,一桌收取三几十元不等的辛苦费。现在,她们还购置了桌椅板凳、杯盘碗筷,又钻研提高厨艺,七八个人一组,组团承包酒席。村民图方便、实惠、合乎当地人口味,有事都愿意请她们。相邻村镇有邀请时,只要路途不太远,她们就让人开着三轮车带上家什出征。邻村的留守妇女看得眼热,也纷纷仿效筹划起自己的“厨娘团队”。据了解,在魏家台镇多数村都组建有“留守厨娘团”。
“干这活儿挺累的,农村流水席战线拉得很长,一般需要一两天,白喜事都在三天以上,熬更守夜不说,还要在脑子里记下所有菜式和流程,估算客人数量备料,既不能浪费,又要让客人吃得好,劳心劳力。但是我们还是很高兴,我们不光守了家,还帮乡邻解决了困难,也靠自己的手艺挣了钱,美着咧。”带过“团”的村妇纪金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