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报讯 (文/张巡宇 肖 阁 图/张巡宇)张泰瑞,笔名泰瑞,字吴尚,号玄明,1957年出生,洛南县麻坪镇人,现居北京。其书法以张旭、怀素为宗旨,习众家之所长,集诸家之精华,痴迷草书,匠心独具。现任中国书画名家艺术联合会主席、中国书法家艺术促进会主席、中国民族艺术家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国学弘善协会会长、美国书画艺术研究院客座教授、CCTV华人频道特邀书法顾问等。
2013年9月25日,秋高气爽,惠风和畅。斯洛伐克驻华大使馆隆重举行斯洛伐克第15个建军节庆祝活动,中国外交书法家泰瑞先生应邀参加了此次活动,热爱中国文化的斯洛伐克文化参赞那佳·霍拉瓦驰考娃与泰瑞先生进行了亲切交谈,泰瑞现场为她题赠书法“马到成功”,预示两国马年好运、合作愉快,全场响起阵阵掌声。
张泰瑞,笔名泰瑞,字吴尚,号玄明,1957年出生,陕西洛南人。现任中国书画名家艺术联合会主席、中国书法家艺术促进会主席、中国民族艺术家联合会副会长、中国国学弘善协会会长、美国书画艺术研究院客座教授、CCTV华人频道特邀书法顾问等。其书法以张旭、怀素为宗旨,习众家之所长,集诸家之精华,痴迷草书,匠心独具,作品已收入《中国书画家大词典》、《盛世大匠》、《中国精品艺术当代名家集》、《当代中国书画领军人物》等多部典籍,多家报刊和电视台曾报道过他的事迹。
痴爱书法的少年
张泰瑞出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洛南县麻坪镇人。少年时期的张泰瑞,特别喜欢看书,就连吃饭也要端着碗看著书。在那个年代的农村,看书是极大的奢侈,不能当饭吃,所以父亲不允许他看书,让他上工挣工分。张泰瑞只好在晚上点起煤油灯看书写字,不料父亲发现后,又把灯给吹灭了。一次次的打击,让年少的他一次次流下了伤心的眼泪。然而爱好使然,他还是一如既往地练习写字、看小人书和连环画。
一个偶然的机会,张泰瑞看到了一些古代名家的书法作品,令他倾慕不已,从此喜欢上了书法,在家人的反对下坚持练字。上了中学后,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张泰瑞受到了极大的鼓舞,觉得作为一个男子汉就应该有点作为。那时,省里来人在家乡搞食用菌,他就去做帮工,以便腾出更多的时间来练字看书。有人说他是书呆子,练字看书不能当钱花,他说:“我的贫穷是暂时的,没有知识的贫穷才是永远的贫穷。”
后来,带着对书法的热爱和追求,张泰瑞离开了家乡,到古城西安一边打工一边学习书法。由于张泰瑞勤学苦练,不耻下问,加之先天的悟性,每经过三四个月,作品就能上一个台阶。一次,张泰瑞去书院门买宣纸,认识了一位教授,教授对他的书法评价很高,并引荐他加入北京华夏诗书画研究院做研究员。后来,他又认识了一个书画收藏家,也很认可他的书法,推荐他做了西京书画院副院长。从此,张泰瑞的书法作品得到了社会广泛的认可和喜爱。
人们常说,机遇是赐予有准备的人的。2009年,受新华社一个书画展的邀请,张泰瑞从西安来到北京,从而实现了人生的第二次飞跃。张泰瑞对草书情有独钟,临摩、研读了历朝历代的名家作品,习众家之所长,集诸家之精华,尤其崇尚张旭、怀素二人的风格。他的书法打破了“中间收紧,四面开放”的传统,中间不是很紧,有意左右摆动,看上去犹如一盘棋子一样,“全盘皆活”,把草书的神韵最大限度地体现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