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之窗  »  先锋视角

一个基层民政干部的坚守

一个基层民政干部的坚守

2014-05-23 09:27:16

  商洛日报(丹南 郑静)在商南县试马镇提到杨凤琴,就会有人津津乐道她的好,特别是那些年长者一提起她都有说不完的话。他们亲切地称呼她为“闺女”,在困难群众的眼里,她犹如“亲人”。
  杨凤琴从事民政工作一干就是5年。试马镇处在山区,不少村落都在偏远山区,困难群众多,民政工作任务繁重。不论刮风下雨还是酷暑严寒,只要哪里有灾情,哪里有困难群众,哪里就有杨凤琴的身影。
  及时解决群众难题
  4月6日,在试马镇民政办办公室,杨凤琴将头埋在桌上堆积如山的报表中仔细地核对着各种信息。向来体弱的她最近身体经常浮肿,除了挂点滴,她每天坚守在岗位上。当天上午她要去看望残疾人陈祥海,跟随着杨凤琴一路颠簸走进毛河村陈祥海的家,一位老人拉着杨凤琴的手说这说那,杨凤琴也对老人嘘寒问暖,仿佛亲人一般。
  两年前的一天,一位80多岁的老人出现在杨凤琴的眼前,颤抖的双手、干裂的嘴唇、嘶哑的声音……从老人的讲述中,杨凤琴得知老人有一个40多岁的瘫痪儿子叫陈祥海,年轻时还能照顾儿子饮食起居,但近几年身体每况愈下,老人担心如果自己哪天不在了,瘫痪的儿子没人照顾,就到镇上为其寻求帮助,老者的艰难让杨凤琴心生怜悯,她对老者说:“我来替你办。”随后的日子,杨凤琴奔波在县上、镇上、村上,搜集各种材料,提供档案,经过好几趟的奔波,40多岁的陈祥海在去年就享受上五保供养,老人不再为儿子担忧,人也显得精神奕奕。
  “我很喜欢这个工作,和群众打交道感到特别亲切,能为他们解决困难,我感到很幸福。”谈起所做的一切,杨凤琴的话语透着坚定。
  民情日记记冷暖
  在试马镇老年福利院,68岁的老人张冬秀神志不清,生活不能自理,甚至连一句话都说不完整,但一见到杨凤琴就会拉起她的手咧着嘴不住地笑,在她的眼里,没有比杨凤琴更亲的人了。这些年来杨凤琴一有时间就来到福利院,为老人洗头、洗手,剪头发和指甲,把老人收拾得干净体面。杨凤琴说,如果民政工作是在党和政府与困难群众之间搭起的连心桥,她就是这桥上的一块砖,她在用真心、爱心、细心和恒心,把党的每一项好政策送到千家万户,把温暖传递到每一个困难群众身边。
  杨凤琴所到之处,常常拿着一个记录本,大大小小的事全记到上面,全镇民政服务对象基本情况她都了如指掌。她说:“这是我从事民政工作几年来积攒下来的宝贵‘财富’。”翻开她的记事本,没有讲究的格式,没有漂亮的字迹,记的多是一些琐碎的事情,哪个人、什么事、啥困难、咋帮助,优抚对象生病住院了、低保家庭的孩子考上学了、残疾人需要帮助找工作了、敬老院需要购置物品了、谁家的百岁老人过生日了……杨凤琴自嘲地说看着那些自己记录下来的问题,就像面对一道道“圣旨”一样,无时无刻不在想着怎样尽快解决问题。
  甘于奉献的“孺子牛”
  提起杨凤琴,观音堂村吴育楠的母亲更是感激涕零,20多岁的吴育楠年幼时患上脑瘫,导致身体残疾,生活不能自理,多次申请救助,但由于吴育楠是精神病患者,审批程序存在一定的困难,父母又常年有病,申请救助就被一再耽误。杨凤琴了解其家中情况后,主动帮助他们申请救助,为其送米送面,最终争取到五保扶持。如今,生活虽不算富裕,但家庭的基本保障有了着落。
  从事民政工作这么多年来,杨凤琴将大部分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民政事业中。她说民政工作很平凡,看似琐碎却关乎群众的幸福,虽然忙碌却又充实而有意义。无论工作多么艰辛,压力有多大,她要始终保持一名基层工作者的本色,做民政战线上的尖兵,基层工作的主心骨,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