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之窗  »  先锋视角

乐为百姓献余热

乐为百姓献余热

2014-08-22 08:58:18

——记柞水县退休干部王德政

  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 (李延学 柯尊恒)岁月匆匆,时光荏苒,转眼间王德政就步入老年了。1950年出生于凤凰古镇农家的他2010年从县水利系统党总支书记的岗位上退休。退休后,他依然激情满怀,发挥特长,乐为百姓奉献余热。
  为百姓提供法律援助
  上世纪八十年代,王德政就取得业余律师职称,成了远近知名的律师。退休后,慕名而来请他当律师的人更多。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他决定创办法律服务所,为百姓分忧解愁,伸张正义。他将自家的房腾出作为办公用房,自筹资金购买电脑、办公桌椅和法律书籍等,成立了“柞水县凤凰法律服务所”,于2010年10月正式挂牌对外办公。从此,他以辛勤的汗水和沥沥心血开始人生的第二个春天。
  律师工作是个苦差事,为了吃透案情,搞清事实真相,经常是办公无定点,吃饭不按时,睡觉没早晚;律师也是个得罪人的差事,凡是置于法坛的案子,就得分清是非曲直,公正无私,为当事方伸张正义,无所畏惧,绝不可能当“泥水匠”,走“平衡木”。有一天,79岁的邹老太手拄拐杖来到王德政的法律服务所,控告儿媳不赡养她。王德政经过询问明白事情的原委:邹老太的大儿子在煤矿打工,因煤窑垮塌致死,20万元的抚恤金儿媳未给婆婆分文。邹老太同一个哑巴儿子住在两间破屋里,没有经济来源,生活艰难。面对邹老太的诉说,他即刻为她代写诉状,办理法律援助委托书,到凤镇法庭立了案,两次往返数十里进沟调查。由于他的据理力争,在庭前调解中,一次性调解给邹老太人民币4万元。
  2012年冬的一天下午,一个满身积雪的男子推开凤凰法律服务所大门,来者自称是瓦房口镇老庄村民,请求法律服务所救他的女儿。原来是男子的女儿嫁给杏坪镇一青年,婚后女儿患了精神病,男方不仅不给治疗,还不时虐待,并将女儿带到耀县打工,致使病情加重。无奈之下,父母只好把女儿接回看病,已花费6500元,向男方要不来钱,女儿只好要求离婚。王德政当即代其写民事诉状,办理法律援助手续,并多方调查取证。开庭那天,王德政和法庭一同做被告人的思想工作,终于达成调解,使原、被告离了婚,王某补偿了医疗费用。三年多来,经王德政办理的案件已有128起,在这些案件中除70个收取少量的办案费用外,有58个案子均免费办案。
  做好农村的“和事佬”
  同时,由于长期在基层工作,善于做群众工作,王德政还当起村里的调解员。2009年以来,凤凰镇清水村王、陈二人因土地租赁补偿费问题争执不休,村镇多次调解不下,2013年镇上将这一棘手难题转交给法律服务所。他接到任务后,先后三次深入现场调查,分别同双方交谈了解,吃透案情。在理清思路后,给当事人分别谈话,剖析是非曲直,陈述利弊得失,然后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说各自退让一步,达成新的补偿协议。
  凤凰镇清水砖厂取土,将该村二组村民陈某之父坟墓悬空。为迁坟费用问题,陈某多次同厂方交涉未果,又多次找村、镇领导均解决不了。陈某于2013年4月找到王德政,请求他通过司法途径解决。王德政听后反复深思,此案说起来很简单,而实际上却很复杂。砖厂与村里签协议中关于是否包含迁坟问题各执一词;民间风俗关于迁葬问题的薄厚尺度极其不一;人们对此事的认识态度又很不一致,使本来就错综复杂的矛盾更加棘手,若办起来,是个难解的疙瘩,但若不尽快解决,将有可能引发意外,不利于社会和谐稳定。想到这些,他爽快答应受理此案。办案中,他重点做好砖厂老板的工作,最后终于达成了厂方向陈某支付6000元的迁坟费用协议而宣告结案。
  由于他努力工作,一心为民,连续两年被评为柞水县司法系统先进工作者,群众誉他为“善解疙瘩的妙手”“老百姓的亲人”。

  • 相关阅读
  • 政协委员为民修路

      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 (刘筱惠)商州区政协委员葛胜利捐资5万多元,在城关街道办事处东店子社区和大赵峪街道办事处刘源村交界处硬化了一条长110米、宽5米的水泥路,解决了东店子社区和刘源村300多户群众行路难问...

    时间:08-2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