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之窗  »  先锋视角

机关里来的村支书

机关里来的村支书

2014-09-02 08:52:46

  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陈维智)最近,走进镇安县大坪镇的乡村田间,到处可以看到农民模样的党员干部,他们自带干粮和被褥,甩开膀子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想方设法为农民办实事,这是该镇针对基层干部素质不高、帮带能力不强、新农村建设滞后、群众求变求富愿望强烈的实际,从镇机关事业单位选派40余名驻行政村担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和组级指导员,笔者耳闻目睹了许多新鲜事,真切地感受到了机关干部“蹲下去”、村支部“活起来”的新变化。
  全胜村是全镇最偏远的贫困村,镇党委书记王世淳主动担任这个村的第一支部书记,他从抓班子入手,把村两委成员重新分工,设立村务公开监督委员会,同时让党员干部以《承诺书》的形式在群众会上公开承诺。他和村“两委”班子成员融为一体,开展面对面、心贴心、点对点服务,为群众办实事12件。
  园山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张亚莉,她以政府副镇长和村干部“双重身份”担任此职,成了机关里来的“女支书”。她以新农村建设推进村为契机,以寨湾为中心,以通村水泥路为轴线,对方圆10平方公里村庄进行组团开发。规划设计大小项目10余个,拓宽硬化阳坡山公路4.1公里,修建日处理7.2吨垃圾填埋场1个,铺设饮水管道3600米,埋设下水道1100米,规划芍药育苗基地100亩,带领广大村民走上致富的康庄大道。
  朱丁然是大坪镇岩屋村的驻村第一支部书记,他一到该村就开始尝试对这里的农民生存状况进行一次“兜底性”摸测。分门别类,识别清楚每一个组和每一户群众的贫富类型;分类指导,施于相应的工作措施。哪一类人享受低保政策,哪一类人落实帮扶措施?他都做到心中有数,达到指导有方。随之采取了一项“体制破冰”的举措,创出了“一套程序识别、两项制度衔接、多项措施驱动”的精准扶贫新模式。
  这些来自机关里的“村支书”自带被褥和粮饭,在村上开办伙食,记伙食账,不给基层添麻烦。他们按照“感情连到家、意见听到家、信息送到家、工作做到家、实事办到家”的要求,建立完善一套村级民主管理好制度;解决一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当好农民群众的服务员,为老百姓办几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一些多年来始终“年年山河依旧”的村落,顿然间面貌焕然一新。全镇共整合20个捆绑项目资金9860万元,实施了岩屋供销社4幢136套多层安置房和凤凰村30户123人的集中搬迁点建设项目,启动实施小河子-芋园、庙沟-大坪街“丁”字形农业综合开发、岩屋烟叶收购站和龙湾幼儿园建设等项目,完成阳坡山、安全7.8公里两个通组水泥路建设项目,一批重大民生项目在大坪落地生根。
 

  •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