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商州区上官坊镇冷水沟小学教师阮先锋
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雷超锋 王 昕)上官坊,距城区60公里,群山突兀,山路崎岖,是商州区最边远的镇之一。“上山入云端,下山至河边,两山能对话,相见要半天”是当地群众生产生活境况的真实写照。
57岁的阮先锋,一个朴实的乡村教师,在这里却坚守了35年、1.2万多个日日夜夜,用信念与追求守护着大山深处的希望,用无私奉献诠释着责任和担当,谱写了一曲曲感人的乐章。
赤诚无悔唯坚守
冷水沟小学,有4个年级,复式班教学,20多名学生在读,是上官坊镇8所“一人一校”边远村小之一。阮先锋就是学校唯一的教师。
学校坐落在群山之中,只有一条泥泞的山路。经过两个多小时的颠簸,我们来到了这里。“原来房子破烂不堪。下雨天,外面下大雨,屋内下小雨。这是今年才修建的。”9月3日,在新修的四间砖混结构新校舍旁,阮先锋向我们讲述了他的故事。
1979年,面对破烂的校舍、破旧的桌椅和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22岁的阮先锋成为一名乡村小学教师,在桃树坪小学开始了自己的教师生涯。任教21年后,调至下砭村小学工作8年,2009年回到了离家20多里的冷水沟小学。
2300多米的楼山,山石垒垒。坡根下有两条河,每遇大雨,河水泛滥,每次都是阮先锋背着学生一个一个过河。下雪天,山高路滑,又去接没有按时到校的学生。在桃树坪小学任教的21年里,总有他冒着大雨背着学生佝偻着背影亦步亦趋、顶着风雪拉着学生蜷缩着身体踯躅前行。从桃树坪小学到下砭村小学,在接到调令后,为不耽误第二天课程,阮先锋连夜打包行李,赶到学校报到,没有让一名家长和群众欢送。直到现在,桃树坪的村干部和群众也一直念念不忘,为没有送阮先锋去新学校而心存愧疚。
一支粉笔绘日月,三尺讲台写春秋。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年意气风发的同学少年转眼已是即将退休的鬓白老者。如今,阮先锋已经57岁了,更改的是青丝到白头,不变的是艰苦偏远的大山和无私奉献的赤诚。
学生胜似亲儿女
在宽敞明亮的教室,墙上贴着一张4个年级的课程表,详细安排了语文、数学、体育、美术等七八门课程。给高年级学生讲课,让低年级学生温习知识;教低年级学生认生字生词,让高年级学生复习功课,每天他的课程都是这样循环着。
20多名学生,散居在几条沟里,最远的距学校3里路。这些学生,在家吃过早饭后到校,然后下午3点多放学回家。中午饭基本上都在学校,烧开水、煮面条,教学之余,阮先锋成了学生的生活保姆。2011年,一年级学生涂宏飞上课期间突然生病,学校附近没有卫生院,阮先锋当即安排其他学生写作业,自己背起小宏飞,送到山梁上的家里休息,无恙后才回学校。而他却在两次上山下山后,累得几近虚脱。
冷水沟小学离沟口有三里多路,都是砂石土路,学生们的“营养早餐”无法用车送到。每次都是先用摩托车从中心校运到沟口,然后他再用背篓将一周所需的牛奶、面包和火腿背到学校分发给学生。镇中心校校长管建军说,他让孩子去宁波打工,自己三十多年如一日,在最边远的山区任教,任劳任怨,无怨无悔,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全校老师学习。
35年来,阮先锋每天早出晚归,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学校的工作中,家庭的重担全部压在了妻子石调娃柔弱的肩上。日积月累的辛劳致使她身体也过早透支,患有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等多项病症。尽管如此,她还是依旧默默支持着丈夫的工作,知道学校条件艰苦,孩子们上学要翻山越岭,也经常提醒“注意学生们的安全,好好教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