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永俊一丝不苟地指挥着交通
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文/图 记者 王 涛)在商洛市区有一位34岁的协警何永俊,他从2002年进入商州交警大队做交通协警至今,把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交通管理事业。他十年如一日,不管是烈日酷暑还是严寒隆冬,都能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他勤奋工作,人性化执法,深受群众的称赞。
练就执法“硬本领”
何永俊自幼受做交警的父亲的影响,热爱交通管理。2002年,交警系统面向全市招聘协警,22岁的何永俊主动放弃冶炼厂工作,参加了招考,当上了一名交通警察。
交通管理是一项政策性、业务性、群众性很强的工作,民警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履行职责的能力,代表着公安机关的形象。何永俊深知身上责任重大,自他穿上警服当上协警的第一天起,他就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勤于学习,巧于运用,善于积累,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不断充实自我,不断提升自身业务素质。多少次,别人休息玩耍,他却在埋头苦学;多少次,不分昼夜,他坚守在执勤现场。
正是这种精益求精,锲而不舍的精神,让何永俊全面掌握了公安交通管理业务知识,具备了较高的交通管理业务技能水平和较强的综合素质,有效解决事故处理中的困难和问题。
立足本职爱岗敬业
何永俊自穿上警服当上协警的第一天起,他就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工作,默默奉献。
10月29日上午,天下着蒙蒙细雨。在州城路十字,记者看到,何永俊笔直地站在风雨中,做着规范的交通手势指挥行人和车辆。而他从早上7:30已经在这里执勤了,必须工作到下午6点。入警之初,何永俊的工资是380块钱,12年下来,工资涨到1200元,在大多数人的眼里,这份工资连自身糊口都是问题,然而他却说:“虽然是协警,工资低,地位低,但我无怨无悔,因为我喜欢这个职业。”在当协警的10多年里,尽管社会地位低下,特别是经常受到一些人冷嘲热讽,他都能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不卑不亢,努力地坚守执勤岗位。
2004年8月4日下午,何永俊骑警用两轮摩托车带同事在市区北新街巡逻执勤,由于前车急左转弯而发生相撞事故,致其住院“肠切除,肠吻合术”,切除肠管20公分,司法签订为8级伤残;2010年4月28日上午,首届中国秦岭生态旅游节在商鞅广场举行,何永俊和其他几名同志在黄沙桥十字执勤,正在疏导车辆中,一辆小轿车直向他冲来,一下子顶到左胯骨,将他死死地夹挤在右车道等候绿灯的小车中间。肇事驾驶员慌了手脚乱打方向,致使他二次右侧身体多处外伤,被诊断为“左坐骨,耻骨骨折”。后调查得知这是一起无证驾驶酿成的事故。两次受伤对他的身体造成肠粘连,严重影响消化功能。
正是凭借超强的工作责任心和业务水平,何永俊在12年的交通执勤工作中,成为一名交通管理工作多面手,6次被市政府、市交警支队、商州交警大队授予“先进工作者”和“优秀警察”称号。
贴心执法情系群众
随着城市车辆的增加,拥堵事件、行人闯红灯时有发生。每当此时,何永俊总是先耐心劝说,从不和群众脸红。按照自己的一套工作方法,遇到交通堵塞时,他认为应以疏导交通为主,处罚为辅的办法,以现场纠正的形式,提高交警的工作效率,确保交通大环境的正常运行。
何永俊情系群众还体现在他乐于助人。2014年7月28日夜晚,一场暴雨袭来,街道低洼路段积水严重,交通堵塞。何永俊从南秦高速路口执勤下班路过工农路,发现一些车辆熄火,难以行进。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不假思索,挽起裤腿,跳进水里帮助车主将一辆辆被水淹去半身的车辆推出水外。他还四处联系清障救援车,将其拖移。等他帮忙将这一路段的所有浸水车辆处理完毕,已经是深夜两点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