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 (记者 马泽平)侯林生,洛南县古城镇全岭初小的普通教师,38年来目送着一批批学生成才,一个个同事调走,而他却独守全岭初小,继续教着上十个学生。再怎样辛苦,他都一直坚守着,只希望退休后能有人甘受孤独,继续家乡教育事业。
工作38年,村里祖孙三代都是他学生
11月20日上午,距洛南县城60公里的古城镇全岭村初小正值课间,院子显得很热闹。55岁的侯林生老师正和孩子们在院子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孩子们在他身边欢快地叫着、喊着。
“今年只有学前班和一年级,总共才14个孩子。”刚当“鸡头”下来,灰白的额头上冒着汗珠的侯林生告诉记者,自1977年教书,他就一直待在这个小学。去年以前,这里还是学前班、一年级、二年级三级复式班,所有课程全都是他一个人。古城中心校老师张宏伟介绍,侯老师教书很认真,教育质量一直都走在全镇前列。“别小看这偏僻的全岭村,出过几十个国家干部,都当过侯老师的学生,在村里不少家庭祖孙三代都是他的学生。”张宏伟说。
谈起学生中人才辈出,侯老师很淡然,他认为山里条件差,那些娃懂事,知道靠学习才能改变命运,所以成才自然多。“教书是良心活,看到学生个个成才,是老师最自豪的事,也是坚守家乡的动力。”侯林生介绍,学生中有在郑州铁路局当高级工程师的,有的已成为商洛高级教师,在县上和乡镇工作的很多,他们经常回学校看看他,在城里遇到都要请到家里坐坐,他觉得这辈子知足了。
曾有机会调走,但甘愿独守寂寞
全岭村是古城最偏僻的村落,交通十分不便。当初,侯林生在洛南县进校进修后,曾被安排到交通稍好的庵口中心小学,但是新来的老师翻山越岭到全岭后只教了半个月就不干了。村里学生等着老师上课,他就主动要求调回了村小,这之后他就再也没有换过地方。
“其实,我也想到大的学校去,孤独时还能和同事聊天。”侯林生说,当初上面有想撤并全岭初小的想法,他也可以跟着一块到条件好的学校去,但是周围的群众不愿意,他也不忍心村里才几岁的孩子在十里之外的学校寄宿,就和学校一起留下来守着这些孩子。
侯老师的孩子都在商州上班,老伴儿也去商州带孙子了,老家只有他一个人,一年四季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学校。晚上改完作业孤独时,就把学校旁的棋友叫来下几盘,来消磨时光。
穷苦孩子把他当亲人
采访当天,下午放学时间,侯林生老师在校门口将孩子一个个送走,然后背着学前班的玲玲爬上了羊肠小道。原来,玲玲的爸妈这几天在城里打工,家里只有腿脚不便的奶奶,侯老师知道情况后直接承担起了接送玲玲的任务。“一个人的学校,啥都得干,学生洗脸、擦鼻子、擦屁股、生病服药,都是我的事。”侯林生说,在全岭,雨雪天接送孩子太平常了,有时还一个个送到家门口。
几年前,罗岭组一个学生的父亲得了精神病,母亲离家出走,孩子上学经常旷课。他上门之后,看到病弱的爷爷无法照看孩子,就带着学生跟自己一块吃、住,并给孩子买换洗的衣服。“学生在全岭上学结束后,拿着一顶花棉帽送给我,说,‘老师,你把我当亲人看,我没有能送的,只有把这顶花棉帽送给你保暖。’当时我感动的不知说啥好。”侯林生说。
采访中,侯林生最担心的就是几年后他退休,村小没有老师来,这些孩子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