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文/图 记者 马泽平 通讯员 邢光银)江诗昌,58岁仍奋战在山城镇安禁毒一线的老民警,35年公安侦查破案工作,历练出了丰富的侦查预审经验,是大家公认的预审“专家”。他大局意识强,任劳任怨,爱岗敬业,敢于挑战疑难复杂案件,始终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
疑难案件显身手
长期从事刑侦工作,江诗昌练就了一身攻克疑难刑事案件的本领。苦练基本功,熟练掌握法律法规及办案程序,细心和敬业是出了名的,善于从细节中发现线索,为破案赢得先机。
投毒杀人案侦破难度最大,第一时间找到证据成为破案关键。1998年初,镇安县某村发生一起“饮酒多人中毒、1人因抢救无效死亡”的重大警情。警方及时展开侦查,提取了遗留物并送检,证实有“毒鼠强”。而主人在当地人缘好与村民无矛盾,多天排查仍无破案线索。外出办案归来的江诗昌被领导抽到专案组,江诗昌和侦查员再次深入该村走访调查,与村民在闲谈时,一名村民无意中说出该村王某与惠某之妻关系暧昧。说者无意听者有心,江诗昌找到当事人证实惠某就是中毒者之一。侦查员来到王某家依法搜查,结果从其抽屉中笔记本内发现王某写有如何除掉惠某等语言的纸条。在审讯中,江诗昌巧妙使用证据,王某最终如实供述了犯罪事实:为与惠某妻子共同生活,趁惠某为别人干活饮酒之际,将“毒鼠强”下到酒壶中,从而达到杀人又能嫁祸于人目的,最终造成1死、7人中毒的恶果。在侦破1999年“3·30”投毒杀人案件中,他针对嫌疑人爱争强好胜的特点,采取以柔克刚和欲擒故纵的谋略,不失时机地使用证据击垮了嫌疑人心理防线,使其“自觉”交代了作案经过,最终破案。
据统计,江诗昌每年参与侦破的刑事案件多达30余起,其中不乏经典的重大疑难案件。在国家打击拐卖专项行动中,江诗昌和同事曾历时5个月前往山东、山西、河南、安徽等省份调查取证,成功解救被拐卖妇女儿童7人,打掉拐卖团伙4个。他也因此被省公安厅授予全省“十佳”预审员。
禁毒战线立新功
2005年禁毒大队成立,年近五旬的江诗昌被调到禁毒大队工作。面对新的岗位,江诗昌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同时仍不忘学习新业务,主动承担起了向年轻民警传授工作经验的“传帮带”重任。镇安涉毒违法犯罪起源于修建西康铁路期间,近年来有蔓延之势,吸毒者多为外出务工返乡人员。涉毒人员管控、禁毒宣传和打击吸贩毒人员成为禁毒三大任务。在这个岗位上他一干就是十年,出色完成了任务,先后办理毒品犯罪案件19起、抓获吸毒人员150余名、缴获毒品180余克。
2009年,他荣获公安部治安局“毒品、艾滋病知识竞赛”优秀奖。在公安部开展的“清网行动”中,江诗昌和民警经过两个多月奋战,成功将伤害致死潜逃16年的张某在三门峡市抓获。今年6月,江诗昌带领年轻民警奔波于商洛、渭南和江苏等地侦查取证,一举破获了杨某系列贩毒案,抓获贩毒人员7名。
为警清廉保本色
从农村走出来的江诗昌更懂得珍惜工作来之不易,从穿上警服那天起,他就暗下决心要清清白白从警、堂堂正正做人,他是这么想的更是这么做的。
2000年前后,是他家经济最困难的时候,那时妻子下岗无业,两个孩子上学,刚集资购置了单元房,全家仅靠他的工资维持生计。可面对办案中一些当事人的利益诱惑,他没有干因钱而出卖人格和法律尊严的事,经常被朋友骂成“死脑筋”。他在办案中养成了一个嗜好,那就是彻夜审查犯罪嫌疑人时要不停地抽烟,就在这一支支烟中陪犯罪嫌疑人度过一个个漫漫长夜,最后让那些犯罪嫌疑人心悦诚服地在审讯笔录上签字,犯罪嫌疑人走进看守所大门时说:“遇上你,我彻底服了,栽在你这样的警察手里不丢人”。